看到陈梦出现在九三阅兵观礼台上的消息,不少人心里嘀咕:为啥是她? 王楚钦和孙颖莎呢? 他们不也是奥运冠军吗? 毕竟,莎头组合的人气可是高得很。 但如果你仔细看看陈梦的简历和近况,或许就能明白这份邀请背后的深意。
辉煌成就:两届奥运女单冠军的份量
陈梦的乒乓球拍下,攒着沉甸甸的荣誉。 2021年东京奥运会,她第一次站上奥运赛场就拿了女单和女团两枚金牌。 那时候她说:“我的时代马上就要到了”。 2024年巴黎奥运会,她真的做到了,成功卫冕女单冠军。 在中国女乒的历史上,能连续两届奥运会拿下女单冠军的,除了邓亚萍、张怡宁,就是她陈梦了。 这种成绩,现役选手里没几个人能比。
角色转变:从赛场主力到推广使者
陈梦这几年似乎慢慢淡出了国际赛场的一线争夺。 2024年底,她声援樊振东,宣布不再参与WTT的比赛和世界排名。 但她并没走远,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留在乒乓球界。 她悄悄办起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乒乓球公益学校,还搞了“陈梦杯”国际青少年邀请赛,听说有来自七个国家的500多名小朋友参加。 2025年7月,她还在全国青联大会上当选了常委。 这些事儿,都让她更像一个推广乒乓球的前辈,而不仅仅是个现役运动员。
社会参与:不止于赛场的贡献
陈梦的手伸得不短,心也挺细。 华北遭水灾的时候,她默默参与了救援;2020年卡塔尔公开赛之后,她把全部4.4万美元奖金都捐给了武汉。 她还拿过“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这些荣誉。 这些赛场外的动作和认可,让她多了几分“社会人”的味道。
时间安排:阅兵观礼需要“有闲”
九三阅兵这种国家级盛典,不是谁都能去的,也不是谁都有空去的。 陈梦现在不像以前那样频繁参加国际比赛,时间上相对灵活。 为了参加观礼,她提前好久就开始准备:请教化妆师学化妆,反复练习步骤,还特意早睡早起调整状态。 她甚至录视频跟球迷说:“如果你们在电视机前看到我,请帮我记录下那一刻”。这种投入,现役主力队员很难做到。
现役主力的密集赛程
王楚钦和孙颖莎呢? 他们可是忙得连轴转。 2025年1月底,他们要备战WTT新加坡大满贯赛,连春晚都没法参加。 7月份,孙颖莎被拍到左小腿有淤青,手签名时发颤,陪同的教练透露她每天凌晨三点才能勉强入睡。 四个月内辗转三大洲比赛,91%的单打胜率背后,是医疗团队每天两小时理疗都压不住的体能警报。 这种情况下,要他们抽出好几天时间参加阅兵观礼,确实不太现实。
阅兵观礼的邀请逻辑
九三阅兵的观礼邀请,不是简单看谁火就请谁。 名单是经过严格规划的,主要包括抗战老战士和老同志、功勋荣誉表彰获得者、基层群众代表、国际友人与外宾、军队代表等。 陈梦和马龙作为“功勋荣誉表彰获得者”,他们的成就和品格符合观礼嘉宾的选拔标准。 这种场合,更需要的是能代表国家形象、有历史积淀的人物。
流量与责任的平衡
王楚钦和孙颖莎的人气确实高,是“体坛流量天花板”。 但高流量也带来了麻烦,国乒的饭圈乱象挺严重。 2025年春晚,据说就因为担心谁上谁没上会引发粉丝互撕,干脆没邀请国乒队员。 这种背景下,选择邀请相对远离风口浪尖、且社会角色更多元的陈梦,似乎更稳妥。
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使命
陈梦、王楚钦、孙颖莎,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乒乓球做贡献。 只是他们处在不同的阶段:陈梦在慢慢转型,更多地参与社会事务和项目推广;而王楚钦和孙颖莎还是现役绝对主力,他们的战场主要在赛场上。 国家盛典的观礼邀请,看起来更倾向于那些已经有比较完整的历史成就、且当下时间和社会角色更契合的人。
一点思考
运动员的价值,究竟该用什么来衡量? 是赛场上摘金夺银的数量? 还是他们传递的精神和对社会更广泛的贡献? 当我们看到陈梦站在观礼台上,而王楚钦、孙颖莎在赛场上拼搏时,或许不该简单地问“为什么是她而不是他们”,而该想想:他们都在以不同方式闪光,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