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伊冲突一搞,就是一瞬间,把伊朗空军那点儿致命弱点给暴露出来了,也让这个中东国家曾经引以为傲的军购选择,变成了大家反思的焦点。
6月13号那天,以色列空军突然闯进伊朗领空,搞了一轮精准打击,目标挺多的。持续了11天的战火里,伊朗的防空系统完全失去了作用,那些服役了好多年的F-14“雄猫”和米格-29战斗机,在以色列F-35的雷达面前,就像是活生生的靶子似的。
真挺讽刺的,就在这场冲突一触即发之前,伊朗媒体还在大肆宣传“放弃中国歼10C,转而选择俄罗斯苏-35”的战略调整。
当以色列导弹精准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消息传出,社交媒体上却流传着另一组数据:今年5月7号,巴基斯坦空军用歼10C连续击落了三架法国“阵风”战机。伊朗会不会后悔当初放弃歼10C呢?
伊朗的天空遭遇了挫折,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在这次悬殊的空中较量中,以色列的战机几乎没怎么吃亏,轻轻松松就拿下了伊朗的制空优势。
伊朗空军的主力飞机F-14和米格-29的航电设备,甚至比当今的智能手机还要老旧,没法形成有效的防御体系。在以色列的电子战干扰下,整个防空系统彻底崩溃。
这次冲突就像一面镜子,暴露了伊朗空军装备上的致命短板。据俄罗斯《生意人报》说,伊朗军方对俄罗斯的态度开始变得不太满意。曾经引以为傲的俄制防空系统,在实战中没能展现出应有的效果。
伊朗国防部压力山大,社交平台上,伊朗网民纷纷表达失望,感叹“上当了”,把矛头指向年初政府批准的那24架俄罗斯苏-35S战斗机。
这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飞机,在战火中一直“藏身”,结果没能带来真正的防护效果。
放弃购买中国战机的背后,究竟藏着哪些内情和考量呢?
回到冲突还未爆发的那段时间,伊朗官方在今年一月可是大肆宣扬,他们跟俄罗斯签了买苏-35的协议。这举动可谓是甩开了之前一直在谈的中国歼10C战机。那为什么伊朗偏偏选苏-35呢?里面的原因也是五味杂陈。
看单机性能参数,苏-35作为一款重型多用途战斗机,拥有更长的飞行距离和更大的挂弹空间。
它不仅可以挂空空导弹来完成制空任务,还能携带反舰导弹进行海上打击。这种“多面手”的能力对于预算有限的伊朗来说,真是挺有吸引力。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伊朗应对西方技术封锁的办法。长期以来,伊朗对中国武器一直有些担心,总觉得不太放心,没像巴基斯坦那样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合作。
从技术角度来看,伊朗觉得歼10C比不过法国的“阵风”,也没有俄制苏-35那么强。
财政方面也挺重要的,伊朗每年的军费大概只有80亿美元,比邻国巴基斯坦的100亿美元还少点。通过用“沙希德-136”无人机换取,伊朗得到了24架苏-35,觉得自己算是占了个大便宜。
战事一结束,人们都开始反思这事儿,大家都在琢磨,究竟出了啥问题,是不是哪里搞得不对劲,怎么会演变成这样。你说,现在说反思,真的是每个人心里都在盘算,想找到个答案,盼着以后少点这样的事,再也别闹得这么惨了。
5月7号那次印巴空中斗争成了个转折点,巴基斯坦的歼10C击落了三架法国“阵风”战机的消息在伊朗的社交平台上传得沸沸扬扬。
在中国空军内部的对抗演练中,歼10C利用中科院研制的PL-15导弹以及出色的态势感知能力,几番压制了苏-35S的消息也开始流传开来。
一方面,本国的战机在首都上空遭遇羞辱般的碾压,另一方面,曾经指望得上的战机在邻国战场上大展身手,伊朗网民心里的怒火自然就升了起来。
在社交平台上,有一条广为传播的评论说,如果当年选了歼10C,至少能组建四五个现代化中队,伊朗怎么会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在8月9日的评论里,说得直白点,就是在伤口上撒盐。文章直言,伊朗采购苏-35是个战略失误,歼-10C才算是伊朗应对防空难题的最佳选择。美国媒体难得为中国的战机站台,背后的用意,倒是让人捉摸不透。
实际上,关于战机性能的比较嘛,主要还是看具体的数据和实际表现。像歼-10C在机动性、航程和雷达系统上都挺有竞争力,而苏-35则以强大的动力系统和重型武器配置著称。不过,单单硬件参数也不能全盘定论,还得结合实战经验和操作效率来看。总而言之,比来比去,各有千秋,但哪个更适合某个战场环境,还得看具体需求。
不谈政治因素,光从技术角度来看,歼-10C和苏-35各自都有优势。苏-35的雷达尺寸更大,探测能力更强,性能更出色;而它配备的矢量推力发动机,能带来更灵活的机动表现,甚至在不用加力的情况下,也能长时间保持超音速巡航。再加上航程非常远,足以覆盖像伊朗那样辽阔的国土范围。
不过,歼10C在一些核心性能指标上表现更占优。这款单发的中型战斗机,买价大概在4000到5000万美元左右,整个使用周期的维护费用也比双发的重型苏-35S要省不少。
中国航空工业每年的产量基本保持在几十架的水平,而俄罗斯的苏35即使增加了产能,一年最多也就能生产12到18架,还得优先满足俄罗斯空天军的需要。
伊朗的国土面积有164万平方公里,面对来自多个方面的防空压力,他们更需要的是能够迅速组成作战规模的飞行队伍,而不是那些性能强但交付慢的少量重型战机。
产能方面的差距变成了个大短板,俄罗斯现在陷在乌克兰战场上,工厂的产能都得用来满足前线的需求。伊朗的网友们调侃说,等苏-35交付,估计要等到猴年马月啦。
实际中的地缘政治问题真是难办,局势复杂得令人头疼,各方之间的关系紧张,想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真是费劲。
伊朗现在真是进退两难啊,与俄罗斯的军购协议缠得紧,涉及能源兑换武器这事儿,拆了合同可得冒不少政治风险。不过,局势一变,伊朗对美和以色列的态度也摇摆不定,搞得中方推行军售变得挺麻烦,难以全力以赴。
美国的《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CAATSA)就像悬在头上的剑一样。埃及和土耳其因为买俄制武器被制裁的教训,让伊朗在军事采购上也得三思而后行,不敢轻易冒这个险。
技术转让也算是个主要的难题之一。伊朗曾打算引进歼10C的生产线,但中国方面对此一直比较谨慎,没有轻易答应。
据俄罗斯武器电报频道透露,伊朗国防部长纳西尔扎德最近去了中国,主要是看了一下中国的武器装备,歼10C也算是他们重点考虑的对象之一。
一架歼10C的价格大概在6000万美元左右,加上培训和后续的配套服务,总体花费差不多要到9000万美元。
伊朗的战略错误带来的后果已经难以偿还,要想打破空军的被动局势,接下来十年内,伊朗的引进100到300架新型战斗机,才有可能和以色列空军抗衡。
不过眼下,转向歼10C的路子也挺尴尬,因为价格一下子飙得很厉害。
当阿塞拜疆买了40架“枭龙3”时,单价已经突破了1亿美元。即便中国给伊朗搞了些优惠,歼10C的价格估计也难低于7000万美元。
要是伊朗打算买100架,也就是说光飞机本体就得花掉70亿美元,再加上霹雳-15空空导弹、后勤设施搭建以及飞行员的培训费,总花费很可能会突破百亿大关。
对伊朗来说,要想走出困境,或许唯一的办法就是拼命增加对中国的石油出口,用这些收入去换取急需的战斗机。不过,想要重新建设空军,走上这条路可没那么快,起码得花上五到十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伊朗的空中防护漏洞还会一直存在。
据最新消息,继伊朗防长之后,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也快要去中国了,大家都在猜,到时候会不会提到一些军购方面的事儿,大家都期待着呢。
#百度带货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