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从对话式助手向自主行动智能体跃迁,一家初创企业以智能硬件与具身智能为支点撬动市场。深维探索ExploreX近日宣布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这家聚焦智能硬件、全栈AI与具身智能应用的初创企业,致力于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体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在真实世界的落地与普及。在2025年这个被业界普遍定义为 “智能体元年” 的关键时间节点,这家新公司的入场恰逢其时。随着大模型技术逐渐成熟,AI竞争正从参数规模转向实际应用能力,智能体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新赛道。一、智能体元年:从概念到规模化落地的转折点2025年已成为智能体技术发展的分水岭。业界领袖周鸿祎在8月的互联网安全大会上明确表示,“智能体会成为AI技术应用的主角”。这一判断基于智能体技术的快速演进和市场需求的爆发。智能体与传统AI助手的本质区别在于其自主行动能力。它不仅能理解指令,还能规划任务步骤、调用工具并完成复杂操作。正如西门子在工博会上展示的Industrial Copilot,在实际应用中可将程序开发时间减少30%,产线现场调试周期缩短30%。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据ResearchandMarkets预测,智能体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51亿美元跃升至2030年的4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4.8%。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AI智能体市场规模将达113亿美元,2030年将接近500亿美元。二、工业应用率先落地,智能体彰显实际价值制造业成为智能体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西门子与至顶智库联合发布的《2025工业智能体趋势展望报告》显示,虽然超过八成企业认可智能体在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方面的价值,但实际部署仍面临显著挑战:43%的企业尚未部署工业智能体,仅8%实现多场景应用。制约因素集中体现在部署成本高、专业人才缺乏和技术成熟度不足三大方面。企业在考虑是否应用工业智能体时,普遍将稳定性与可靠性作为核心考量。不过,成功案例正在涌现。西门子与中科摩通合作的新一代新能源汽车EMB智能装配设备,是生成式工业人工智能助手Industrial Copilot在中国市场的首次试点应用。在该设备的调试过程中,智能体辅助工程师进行自动化程序开发,大幅减少重复工作,有效降低因设备错误操作造成的生产损失。三、Z世代成智能体普及催化剂,消费市场快速增长在消费端,Z世代成为推动智能体普及的重要力量。《2025年中国Z世代智能体白皮书》披露,中国Z世代人口超2.6亿,虽仅占总人口20%,却贡献40%消费力,且75%的Z世代日均多次使用智能体。更值得注意的是,Z世代对智能体的使用呈现出“效率优先、体验为王” 的特征:95%将其用于工作学习提效,超80%期待跨平台协作能力,77.5%关注多模态交互。这种需求特征正推动智能体从工具向伙伴演进。智能体在消费市场的渗透率持续提升。2024年智能体市场规模已达1473亿元,预计2028年将暴增至3.3万亿元。创投市场聚焦垂直场景,医疗、金融、教育成为热门赛道,联想、高瓴等机构已投资超20家相关企业。四、资本加速布局,智能体投资呈现两极分化2025年,智能体领域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国际创投数据库Crunchbase显示,AI智能体已成为2025年种子轮投资的首要趋势,截至2025年6月,AI Agent初创公司总共筹集到约7亿美元。投资市场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知名AI编程Agent Cursor所在公司Anysphere,在六个月内估值增长近4倍,从26亿美元涨到99亿美元。而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变得更加谨慎,更加关注商业化变现的相关数据。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戴雨森透露了美元基金的投资心态:“在早期投资里,最怕的不是投错,而是错过”。这种FOMO(错失恐惧)情绪推动美元基金采取“广撒网”策略,重点投资具有大厂背景或技术优势的创业团队。与此同时,人民币基金则更加务实。一位投资人表示,她的标准是看人和方向是否匹配,“方向是不是初创公司的机会”。在市场热度之下,保持理性判断成为投资人的核心挑战。五、深维探索的差异化路径:智能硬件+全栈AI+具身智能在这一背景下,深维探索ExploreX选择聚焦智能硬件、全栈AI与具身智能应用,展现出独特的战略定位。智能硬件为智能体提供了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手脚”,而具身智能则强调AI在具体环境中的感知和行动能力。这一路径与纯粹的软件智能体形成差异化竞争,直击AI在真实世界中落地的核心难点。当前,科技巨头纷纷布局智能体生态。微软Build2025大会全面推动“智能体网络”战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百度已将智能体作为最重要战略方向”;腾讯混元也在积极布局智能体生态,推出一站式智能体创作与分发平台。对于深维探索这样的初创企业而言,面对巨头竞争的最佳策略是深耕垂直领域。正如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所言,当下的AI应用可以以数据驱动的逻辑投资,不再烧钱。聚焦具体场景,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初创企业的生存之道。六、挑战与未来:技术瓶颈与伦理困境待解尽管前景广阔,智能体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技术层面,斯坦福大学最新评测报告显示,大模型在多轮对话中的事实错误率仍达18.7%,这在医疗诊断、法律咨询等高风险场景中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伦理与合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工程师赵志国分析了AI及相关技术存在的三大安全风险:技术层面的模型幻觉、算法黑箱等内生风险;应用层面的AI驱动攻击;治理层面的监管框架滞后。为应对这些挑战,深维探索等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AI安全围栏,确保每一项决策都符合人类价值观。同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推动智能体健康发展。展望未来,智能体技术将向多智能体系统演进。周鸿祎指出,当前智能体只是开始,下一步就是演变成智能体蜂群、集群。这种协同工作模式将极大扩展智能体的应用范围和能力边界。政策层面也在为智能体发展提供支持。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并在算力基建、数据开放等领域投入超5000亿元。深维探索ExploreX在此时获得天使轮融资,体现了市场对智能体赛道,特别是智能硬件与具身智能方向的认可。随着技术红利持续释放与应用场景深化,智能体产业将驶入发展快车道,这家新晋玩家能否在巨头林立的赛道中开辟出自己的天地,值得业界持续关注。人工智能的未来不仅在于更强大的大脑,更在于能够与现实世界交互的智能体。深维探索ExploreX正致力于为AI装上“手脚”,让智能真正走进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融了么 关注早期项目,拆解融资案例。拒绝过度干预,让融资成为创业者专注项目时的自然结果,而非负担。10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关注,点“赞”+“在看”,“分享”给更多人。你的融资进度条,我们来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