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挥关税大棒了!这次他瞄准的是亚洲,14个国家被列入加税名单,最高税率达40%,连日本、韩国这样的铁杆盟友都没能幸免。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同一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却对中国释放善意,称希望尽快与中国官员会面。这一“打盟友、拉中国”的矛盾操作,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特朗普此次加税的14个国家被分为多个档次,日本和韩国作为美国传统盟友,被征收25%的关税,其中日本税率较4月初上调1个百分点。东南亚国家则成为重灾区,柬埔寨和泰国面临36%的关税,缅甸更是被课以40%的最高税率。这些国家大多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美国的意图显而易见——通过“曲线施压”间接影响中国产业链。不过,特朗普政府也留了一手,原定7月9日生效的关税被推迟至8月1日,表面上是给其他国家谈判时间,实则是逼迫它们在期限前主动妥协。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日本和韩国的反应截然不同。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确表示“非常遗憾,不会轻易妥协”,原因在于日美此前已进行七轮部长级对话,日方承诺通过扩大投资、增加美国商品进口等方式缩小贸易逆差。若此时接受高额关税,前期谈判成果将作废,日本出口业也将承受额外成本。
此外,日本参议院即将换届,支持率下跌的石破茂政府需要通过强硬姿态争取民意,避免被政敌攻击“对外软弱”。相比之下,韩国政府的反应则更为低调。新总统李在明上任仅一个月,正忙于稳定内政和恢复经济,因此将当前25%的关税视为“历史遗留问题”,更倾向于通过改善美韩关系为后续谈判争取筹码。
就在对亚洲国家挥舞关税大棒的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却紧急喊话中国。他在接受采访时称“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最近的谈判很顺利,双方都很尊重对方”,并希望尽快与中国官员会面。这一表态看似缓和,实则暴露了美国的三大焦虑。首先,稀土问题仍是美国的“软肋”。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资料图)
尽管中美关税已从145%降至30%,但中国始终未在稀土出口上松口,美国企业因此面临巨大压力,军工和电子行业甚至可能陷入停滞。其次,关税大棒难以持续。对14国加税,尤其是日本和韩国这样的盟友,若严格执行,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影响力将严重受损,因此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推迟关税生效日期,以争取谈判空间。
最后,美国经济已不堪重负。今年第一季度GDP萎缩0.5%,第二季度预计同样低迷,企业成本上升和通胀压力加剧让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难以为继。
面对美国的“软硬兼施”,中国的态度始终明确且坚定。第一,中国不拒绝谈判,但必须在公平的前提下进行,反对美国以施压逼迫让步的策略。第二,稀土问题涉及国家安全,中国绝不会妥协。第三,中国更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美国对亚洲国家加税反而促使这些国家加强与中国的经贸联系,进一步削弱了美国的“孤立中国”战略。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资料图)
从目前局势来看,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已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对亚洲国家加税可能导致盟友离心,甚至引发全球供应链动荡;另一方面,美国经济数据疲软,高通胀和低增长让特朗普难以承受贸易战的长期消耗。因此,8月1日关税生效日很可能再次成为“缓兵之计”的借口,而中国只需保持战略定力,等待美国主动让步。
这场贸易战的结局已逐渐明朗:美国越急,中国越从容;美国越“打”,中国越“强”。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看似凶狠,实则是美国经济疲态的体现;贝森特的“喊话示好”更暴露了美国的战略焦虑。随着全球多极化趋势加速,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正在失效,而中国则通过稳扎稳打的合作策略,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这场博弈的最终赢家,或许早已注定。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