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订越南机票前我刷到一堆“海关专收小费”“商家宰中国客”的帖子差点被吓退。 结果在越南15天河内咖啡馆老板看我热懵了主动换冰咖啡;会安穿奥黛的姑娘手把手教拍照连自己婚礼都差点耽误;路边问个路十几次被摩托骑士熄火热心指路这种真诚互动让我大开眼界。
社交平台上的负面传言害人。 微博和抖音常传“越南海关专收小费200元”还有“芽庄海鲜店专坑中国客”的剪辑视频搞得半数背包客犹豫订票。 历史老视频被翻出来吓人像2014年南海争端时的打砸中企画面营销号剪成“排华合集”其实那些暴徒早被越南法院判刑坐牢了。 类似偏见比比皆是:巴黎小偷故事传疯了却没人提法国旅游局专门发给中国客的防窃手册。
我的真实经历撕碎了这些偏见。 在岘港菜市场阿婆硬塞给我一袋甜番茄笑得像见到老朋友;胡志明故居里导游摘了颗中国捐赠的龙眼树的果子让我尝尝甜味;就连胡志明市的出租车司机见我一脸中国相马上掏出手机放“西贡姑娘嫁到河南”的短视频。 这种普通越南人的热情简单直接。
越南官方也在用力改善。 疫情后旅游复苏政府强制所有商铺标中英越三语价目表芽庄海鲜街的每家店都装电子投诉屏。 看看数据疫情前中越跨境游每年涨19%去年中国游客突破250万人次。 当地导游培训时特别强调中国历史胡志明故居的讲解总带点感恩。
对比韩国游客待遇差更大。 河内出租车遇见韩国客会默默关计价器绕路碰到中国客就开免费用中越词典App聊天。 民宿老板分不清中日韩游客时往往用三种语言的“欢迎”一起轰炸。去年民调显明75%越南人对中国客有好感韩国客只有60%的正面率。 键盘侠爱用“二极管思维”简化历史仇恨真实世界复杂得多。
学点当地语收获不小。 旅游局2023年调查发现会说“xin chào”(你好)的中国客收到免费水果概率高出47%。 我在沙巴集市用五句越南语“感谢”砍价省了三万越南盾;顺化皇城门口守门大爷看我脱鞋规矩竖个大拇指就让进了。岘港海边小伙一步步教我怎么用绳结绑行李。 这些微观互动省钱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