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咱就是说,内娱要是论“综艺救场王”,沈腾认第二,估计没人敢认第一!这人就像揣着个“笑点雷达”,不管多冷、多尬的场面,到他这儿都能一秒盘活,还半点不刻意,全是自然流露的反应,看完真的忍不住感叹:这脑子咋长的啊!
就拿他跟惠英红同框那回说,惠英红也是直性子,上来就说“我们不熟,别套近乎”,这话要是搁普通人身上,估计当场就僵住了——要么攥着衣角说不出话,要么急急忙忙道歉“对不起啊英红姐,我没别的意思”,场面指定冷得能结冰。结果沈腾倒好,脸上一点慌色没有,还笑着往前凑了凑,慢悠悠回了句:“英红姐,咱是不熟,但您不能剥夺我了解您的权利啊!您对我没印象正常,可我打小就看您的戏,对您熟得不能再熟了!”这话一出口,惠英红先是愣了下,接着就被逗得笑出了声,现场观众的笑声更是跟开了闸似的,“哗啦啦”全涌出来,原本的尴尬瞬间被冲得一干二净,这救场能力,绝了!
还有宋亚轩刚上《王牌》那回,小姑娘年纪小,说话没那么多“套路”。节目组问她“最想让别人夸你啥”,小宋想都没想就说“夸我腿长”,这话一出来,嘉宾队瞬间就有点“炸”——大家心里都嘀咕,夸腿长不就是夸天生的外貌嘛,又不是靠努力得来的本事,万一被网友误会“不务正业”咋办?场面一下就有点微妙,小宋自己也意识到不对劲,站在那儿有点手足无措。结果沈腾没等这股尴尬蔓延,悄悄凑到小宋旁边,低声递了句“腿长也是优势啊,舞台上显气场”,还故意对着镜头说“我当年要是有这腿长,早去当模特了”,留了个轻松的话茬让小宋接。既帮新人解了围,又没显得刻意,跟老大哥带小弟似的,特暖心。
在《王牌对王牌》里,他这种“化尴尬为爆笑”的操作,简直跟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章子怡之前跟他合作完都吐槽:“跟沈腾拍戏太费脑子了,他反应太快,还总不按常理出牌,你根本猜不到他下一句会说啥!”就像有次玩游戏,王阳要给沈腾“来电刑”,还故意装严肃问“你有啥遗言”,正常人可能会配合着演一波“我好惨”,结果沈腾张嘴就来:“能不能加大点电量?让我走得更猝不及防点,别耽误大家时间!”全场先是静了两秒,接着就是哄堂大笑,连王阳都绷不住笑场了,这脑回路,真的没人能跟上!
而且沈腾特会用自嘲化解事儿,一点不端着“大明星”的架子。有回节目里玩“打分”游戏,别人给自己打分都往高了说,80分、90分的,轮到沈腾,他直接比了个“10”。主持人问他“咋就给这么点分啊”,他还一本正经地解释:“10分多好啊,比0分多一个零,这不就有‘灵’字了嘛!所以我现在艺名改了,叫贾玲!”这话一出来,不光现场嘉宾笑疯了,连屏幕前的观众都忍不住拍腿——这脑筋急转弯,听着离谱又好笑,其实全是多年舞台磨出来的“巧劲”,不是随便耍嘴皮子能比的。
更难得的是,他特别会观察人,尤其是对新人,总想着多帮衬一把。宋亚轩16岁刚上节目的时候,经常因为紧张接不上梗,沈腾就总在旁边“打辅助”:要么在对方抛梗后,故意接个“错话”留破绽,让小宋能轻松补刀;要么在小宋紧张到忘词时,悄悄提醒一两句,还不让镜头拍到,怕显得新人“不专业”。这种帮衬不是教条式的“你该这么说”,而是像老手带新人那样,在自然的互动里教他怎么找节奏,特别暖心。
还有回闹过个小乌龙,节目组放了张杨幂的眼睛特写,沈腾看了半天没认出来,场面一下有点小尴尬。结果他反应超快,立马指着屏幕说:“这真的是杨幂吗?咋美成这样了!我刚才没认出来,还以为是哪个国际大明星呢!”一句话既圆了自己的“眼拙”,又夸了杨幂,谁听了心里不舒坦啊?杨幂当场就笑了,还顺着话茬说“腾哥太会说话了”,尴尬瞬间就变成了轻松的互动。
其实沈腾这些本事,真不是天生的“幽默细胞多”,全是靠一点点观察和思考堆出来的。他早年跑话剧舞台的时候,每天都要面对台下观众的实时反应,哪个梗能逗笑人、哪个地方容易冷场,他都摸得门儿清。后来上综艺,这种对“氛围”的敏感度就派上了大用场——不管是宋轶演残疾人,他能秒变“公交司机”接戏说“您慢点儿,我等您”,还是张小斐演特工接头,他顺着梗说“暗号不对啊,是不是走错片场了”,都不是瞎起哄,而是精准踩在笑点和氛围的“平衡点”上,既不抢别人的戏,又能让场面更热闹。
现在好多综艺全是按剧本走,嘉宾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个动作都提前彩排好,观众早就看腻了。可沈腾不一样,他的反应全是真实的,比如常远之前开玩笑说“想当麻花一哥”,沈腾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慢悠悠地翻了翻手里的台本,接着假装生气地说“不玩了!这节目没法录了!”一套动作下来,没说啥夸张的话,却把“不甘心又好笑”的劲儿演得活灵活现,笑果直接拉满。
最难得的是,他的接话从来不是为了“显自己厉害”,而是总能让在场的人都舒服。不管多尴尬的场面,他都不会让任何人丢面子,反而能把氛围拉到轻松的频道上。想想咱们自己,平时遇到点突发情况,要么慌得语无伦次,要么僵在那儿不知所措,再看看沈腾,不管面对啥场面都能从容应对,还能让大家都笑起来,这份本事,真的太让人佩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