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5年,官方终于罕见地放出了歼20首飞14周年的珍贵影像。这台在2011年1月11日首次升空的国之重器,当年让海峡对岸的退役军官都忍不住感慨:“中国人也拥有了隐形战机啦。”而现如今,它又因为一组外挂8枚远程空空导弹的照片,又巧妙地出现在公众视线中。
有人觉得,放弃一部分隐身性能的“野兽模式”,代表歼20可能会从空战的主力阵地退居二线,变成了类似炸弹卡车的辅助机型;也有人认为,这只是空军正常的测试程序而已。
这14年来,中国空军的装备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五代半战机迅猛推进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歼20真要走个转型路线吗?
那一年冬天,歼20首次飞行的消息,不光让国内爱军人士激动得眼眶都湿了,也让对岸的军事圈为之一震。
一位台湾地区的退役高级军官得知这个消息后,难掩心头的激动,感慨地说:“这算是咱们中国人终于拥有的最顶尖的隐形战机了。”话里带着满满的复杂情绪和感慨。
那会儿的歼-20,肩负着中国空军冲向世界一流的重任,它的亮相打破了少数几个国家对隐形战机的专属垄断,让中国空中力量正式踏入了隐形新纪元。
经过14年,官方首次释放了歼-20的首飞影像,本以为是回味激情的好时机,却被“野兽模式”的话题抢了眼。所谓“野兽模式”,就是歼-20装配了8枚远程空空导弹的配置,这一设计明显与隐形战机追求的低可探测性格格不入。
不少人觉得这就像是让顶尖刺客放弃了潜行优势,换成了重甲冲锋,背后很可能意味着地位在下降。不过很少有人意识到,在这14年里,中国空军的作战体系已经实现了飞跃式的升级。
曾经空中加油机还算稀缺的资源,如今已经形成了以歼20、歼16、歼10C为核心的三大王牌战力体系,这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比外界预料的要快得多了。
想搞懂歼20的野兽模式,不妨看看空军装备换代的普遍规律,像苏30MKK的转型就是个典型例子。那会儿中国空军缺少先进战机,特别是拥有远程作战能力的机型更少见,进口的苏30MKK搭载的R77导弹,一度成为空战的顶梁柱,主要负责赢得制空权。
随着歼20等新一代战机投入使用,空军的作战体系逐步趋于完善,形成了三个主要梯队,各司其职:歼20凭借隐形特点,主要用来突破敌人的防空网,摧毁重要的防御体系和关键目标。
歼16主要专注于对地和对海攻击,可以说是空中“炸弹卡车”般的存在,歼10C则负责争夺制空权和近距离支援。在这样的布局里,苏30MKK慢慢转变成以对地和对海打击为主的辅助机型,把关键的制空任务留给了更先进的战机。
这不是说苏30性能不好,而是随着装备体系的提升,资源重新分配变得不可避免。现在歼20遇到的情况跟它挺像的,五代半机型已经开始量产了,虽然现在产量还没达到规模,配套的弹药、预警装备、加油系统也还没完全到位,歼20还不能完全霸占主战场位置,但它转型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野兽模式可不是平时实战中的常用配置,实际上它的战斗作用也就那么回事。隐形战机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偷偷跑过去突防,外挂导弹的话会大大增加雷达反应面积,得不偿失,反倒影响隐形效果。
这种搭配更像是空军在试探性的试验:一边探索歼20在非隐身环境下的作战能力,另一边为它开拓新的职责定位。
当战场上没有隐身需求了,比如我方彻底掌握制空权,敌方的防空体系也被打得差不多,歼20就可以不用隐藏,放开胆子挂更多的弹药,变身成一种可以对地对海的猛兽,承担多种任务,把一架飞机的效能发挥到极致。
得说的是,歼20本身还不是纯熟的状态,作为早期量产款,设计时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某些性能方面还有待提高的余地。
随着五代半机型在隐身涂料、航电设备、武器搭配上全面提升,歼20慢慢把主要的制空任务交给后续机型,转而专注于协助打击、巡逻警戒等等任务,这既符合装备升级的正常轨迹,也是一种让每款装备都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明智选择。
即使歼20逐渐转型做辅助任务,也绝不代表它落后,反而彰显出中国空军的强大实力。能让曾经的旗舰战机退到次要位置,说明背后有更先进、更强的装备在支撑着。
放在全球范围来看,未完全走完进化路线的歼20依然是顶尖的战斗机,隐身性能、机动性以及航电系统在同一代机型中毫不逊色。就像歼10C,虽然在国内航展上连个机棚都没给它,算是过时的主力机,但一出国门就用实力证明自己,曾经在实战中一举击败三架阵风战机,这充分展现了中国战机的水平。
这种国内当替补、国外当王牌的情况,正好体现了中国空军发展飞快的节奏。别的国家还在为一款先进战机扬眉吐气的时候,中国已经步入了装备更新换代变得习以为常的阶段。
从2011年那次引人注目的亮相,到现在的角色转变,歼20的发展轨迹反映出航空工业实现了由追赶到部分引领的巨大飞跃。无论是发动机技术的突破,还是航电自主研发的成就,都展现出中国空军在14年里完成了别人几十年才走完的路,从单一机型的首次亮相,到形成完整的作战体系,这段时间可谓步伐飞快。
有人觉得歼20被边缘化,其实是走入了非黑即白的误区。装备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一直占据核心地位,而在于能否融入整个体系,发挥出最大的战斗效能。
歼20的野兽模式并不代表衰落,而是中国空军作战思想升级的表现:我们不再只看重一款武器的单一优势,而是致力于建立各有特长、相互配合的体系战斗力。
要隐身突防的时候,歼20就变身成了致命的暗影杀手;一旦需要火力支援,它又能化身为满载炸弹的“火炮”,当巡逻警戒任务来临,它还能变成坚实的空中守护者,靠谱得很。
14年前,歼20首次试飞,标志着我们告别了没有隐形战机的年代;而如今,经过14年的发展,它展现出的“野兽”状态,让我们见识到中国空军系统化作战的新理念。
所谓边缘化的感慨,其实就是对中国装备更新换代速度的佩服。当我们轻而易举地让曾经的尖端战机退居次席,正说明我们实力越发充沛。
歼20会换个新角色继续守护我们的天空,而中国空军的发展步伐也不会停下来,未来还会出些更先进的战机,体系也会变得更加完备。
从歼20首次亮相时的激动,到现在的从容应对转型,咱们心里既感叹时光飞逝,又为国家强大而欣慰。这大概就是装备更新换代的真谛吧:每一款战机走到尽头,都是新传奇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