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色列最近在卡塔尔多哈展开了一场针对哈马斯高层的海外“斩首”行动,结果遭遇了严重的挫败。
据悉,以色列的情报部门辛贝特根据情报资料发动了空中打击,可惜没能命中像哈马斯核心人物哈利勒·哈亚在内的主要领导人,反倒导致五名巴勒斯坦组织成员和一名卡塔尔安全官员遇难。
辛贝特目前在核查自己提供情报的真实性,不过这次行动反倒让以色列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都遇到了一些尴尬的局面。
精准导弹打偏,情报出错酿成大错
这事儿得从9月9日那天说起。
那天,哈马斯的一帮高层领导们,正聚在多哈的一栋大楼里开会,地点在卡塔尔首都。
这次讨论的内容可是挺关键的,就是关于美国牵头提出的那份关于加沙停火和被扣押人员释放的协议。
正当气氛热烈之时,忽然,以色列的精准导弹划破长空直奔会场,把现场炸得屁飞尿流。
现场变得一片乱七八糟,六个人丧命了。仔细打量一下,五个都是巴勒斯坦组织的成员,另一个则是卡塔尔的安全官员。
以色列真正想除掉的哈马斯核心领导,比如赫赫有名的哈利勒·哈亚,居然一个个都毫发无损地避开了,顺利跑掉了!
这次行动的结果,真正让外界吃惊了。素以精准又迅速闻名的以色列情报机构,这次居然没能击中任何关键目标,和他们平时的表现简直大不一样。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回提供情报的,不是平时负责海外任务的摩萨德,而主要是靠以色列国内安全部门“辛贝特”出谋划策的。
在那次行动里,军事情报局其实就起了个帮忙打掩护的作用。可偏偏在最紧要关头出了错——他们连目标人物到底在哪个房间、在哪一层都搞不清楚。
有些还没经过确认的消息传出,哈马斯的那些头头们当时根本不在导弹对准的区域,而是在大楼另一边损伤较轻的地方。这一状况,就像一记狠狠的耳光,啪啪地打在以色列的脸上,让他们的面子彻底悬空。
盟友关系紧张,内塔尼亚胡急忙灭火
这次爆炸可不光是没伤到人那么简单,简直就像是在国际舞台上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轩然大波。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卡塔尔。从2012年起,这个国家就一直容许哈马斯的政治领导在境内驻扎,还和美国、埃及一道,扮演着巴以问题里非常重要的调停者角色。
在别人的地盘上,不打声招呼就直接发动袭击,还炸死了对方的安全官员,这事儿,卡塔尔怎么能忍得下去呢?
卡塔尔政府立马就表明了极大的不满和愤怒之情。
紧接着,其他阿拉伯国家也都纷纷炸开了锅,就连那些跟以色列已经建交的国家,这次也都忍不住站出来谴责一番。
以色列这次的举动在美国眼里算是一种“冒犯”啊。一些分析人士觉得,不只是对特朗普个人不敬,还意味着内塔尼亚胡把自己的目标放在了美国核心安全利益之上。这事儿也让原本稳固的美以关系受到了考验。
特朗普赶紧站出来表达了“强烈关切”,估摸着他也悄悄打了不少电话,赶紧把事儿给压下去。
眼瞅着局势要失控了,以色列的总理内塔尼亚胡也不得不出来出来,发了声。
他起初勉强承认“行动可能没达到所有预期目标”,紧接着又换了个说法,试图挽回点面子,强调:“这至少让那些恐怖分子的头子明白:你可以藏、你可以跑,但我们一定会找到你。”
这番话表面上显得挺硬气,实际上不过是一种挽回面子的说辞,聪明人都能看得出来,他其实是在为这次行动的失败找一些借口。
以色列的媒体可不太买这套,直接曝光了个内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官员私下里说,内塔尼亚胡其实早就意识到自己这次“判断失误了”,还低估了事情的严重程度。
就是说吧,实际上是后悔了,不过嘴上还不能承认罢了。
结语
这次以色列的冲动作为,简直就是在战略、情报以及外交方面的全面败北。
就像一面镜子似的,把以色列在加沙战事里的焦虑和失误都照了出来——本想靠硬碰硬搞定事,但没想到差点自烧头顶,反倒使得自己在国际社会变得更孤立。
卡塔尔一炸,不仅炸出个大乌龙,还把以色列“情报神坛”的光环给炸碎了,本就乱成一锅粥的中东局势,又添了几分迷雾。
未来要是再坐到谈判桌上,信任这两个字可能会变得更加难得,可想而知,通往和平的路子也会越走越难,坎坷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