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刷手机,有没有看到一个特别魔幻的新闻?
前首富,王健林,那个曾经教导我们先定个“小目标”的男人,被挂上了限制高消费的名单。
这玩意儿听着就带感。一个曾经站在财富之巅,买球队、盘好莱坞、让万达广场开遍祖国大好河山的大佬,现在连飞机头等舱和高铁商务座都坐不了了。
这感觉就像什么?就像你昨天还在看灭霸一个响指灭掉半个宇宙,今天就看到他因为在小区里乱停车被保安锁了电瓶车,还在业主群里被公开点名批评。
荒诞,但又无比真实。
这事儿一出,各种解读满天飞。有的人说这是“大佬跌落神坛”,有的人说是“地产时代的眼泪”。
但在我看来,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记“限高令”,与其说是对王健林的惩罚,不如说是对过去二十年那个野蛮生长、高举高打的商业模式,一记响亮又屈辱的耳光。
它在用一种近乎行为艺术的方式,告诉所有人:朋友,时代真的变了,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老司机也得重考科目一。
我们先来把“限制高消费”这事儿扒光了看。
很多人以为,不就是不能坐头等舱、住五星酒店嘛,大佬有私人飞机,这点限制算个屁。
天真了。
这套组合拳的核心打击,从来不是物理上的,而是精神和商业信誉上的。它就像一个数字纹身,直接给你烙在脸上,走到哪都自动播放:“这哥们儿,不靠谱,欠钱不还”。
对于一个还在商场里搏杀的企业和企业家来说,这玩意儿的杀伤力,比直接罚他几个亿还难受。
它意味着你跟银行谈贷款的时候,人家心里会多个问号;你跟合作伙伴签合同的时候,对方的法务会多看你三眼;你想找人投资续命的时候,人家可能直接就把你的BP扔进了碎纸机。
商业世界,信心比黄金还贵。这记“限高”,就是一台信誉粉碎机。
那么问题来了,浓眉大眼的万达,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是步子迈得太大扯到蛋了吗?是。是疯狂扩张导致资金链紧张了吗?是。是地产行业整体下行被拖下水了吗?也是。
但这些都是表象。
真正的根子,在于万达曾经赖以成功的那个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在钢丝上跳舞的游戏。它的底层逻辑,不是创造了多少增量价值,而是一场利用金融杠杆,和城市化进程对赌的豪赌。
万达广场的玩法本质是啥?我管它叫“捆绑冲锋”。
先忽悠地方政府,说我来给你盖个商业中心,解决就业、拉动GDP、提升城市形象。地方一听,高兴啊,大笔一挥,以一个相对便宜的价格把地给你。
然后万达拿着地,去找银行贷款,说你看,政府都支持我,这项目稳赚,快给我钱。银行一看,有地有项目,也放款了。
接着,万达一边盖购物中心,一边在旁边盖住宅和写字楼卖掉。用卖房的钱,快速回笼资金,再去养那个回本周期巨长的购物中心。
这套操作骚不骚?太骚了。
在房地产高歌猛进的年代,这简直是永动机。房子不愁卖,商铺不愁租,现金流哗哗地来,支撑着王健林把一个又一个“万达广场”的旗子插遍中国。
但你看,这整个链条里,最关键的一环是什么?是房价永远涨,是银行的钱永远便宜,是消费的马车永远在冲锋。
这就像一场拳击比赛,所有人都默认,自己可以一直嗑药打下去。比的不是谁的拳法精妙,而是谁的药劲儿更猛,谁能把身板催得更大,大到对手一拳打过来都只是给你挠痒痒。
万-达就是那个一度把自己催得最壮的选手。
可现在,裁判下场了,开始严查兴奋剂了。去杠杆、三道红线、房住不炒……一套组合拳下来,药劲儿没了,大家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就被掏空了。
那些靠高杠杆吹起来的肌肉,瞬间变成了晃晃悠悠的肥肉。风一停,猪都会掉下来,更何况是一头被吹得快要爆炸的猪。
所以,万达的今天,不是意外,是必然。是一种商业模式在时代环境剧变下的“寿终正寝”。
这种“快种快收”的时代,已经容不下这种重资产、长周期的巨兽了。
这事儿对我们普通人,有啥启示?别跟我说什么要敬畏风险、诚信经营,这些都是正确的废话。
我想说点更扎心的。
第一,别再迷信任何“大而不倒”的神话。
很多人,尤其是我们的父辈,总觉得进了大公司、大平台就稳了。万达这种级别的企业,说限高就限高,说明什么?
说明在时代的巨浪面前,没有一艘船是绝对安全的。你以为的诺亚方舟,可能只是一艘在特定水域才能航行的豪华游轮,换了片海,分分钟就得沉。
对于打工人来说,你的安全感不应该来自于你所在平台有多牛逼,而应该来自于你自己的核心技能有多硬,你的能力是不是可迁移的。平台是铁打的营盘,但你永远只是流水的兵。
第二,要学会识别什么是“时代的红利”,什么是“自己的能力”。
过去二十年,很多人赚到钱,到底是自己眼光毒辣、能力超群,还是仅仅因为踩中了房地产、互联网这些时代的电梯?
大部分人,都属于后者。
王健林和他那个时代的很多大佬一样,毫无疑问是人中龙凤,但他们最大的成功,是把个人的奋斗融入了历史的进程。
而现在,电梯的方向变了,甚至开始往下走了。你还用以前那套“瞎积薄发”的逻辑,使劲在电梯里蹦跶,除了把自己颠个跟头,没有任何意义。
看清红利来自哪里,才能在红利消失的时候,不至于一脸懵逼。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人生的容错率,比你想象的要低得多。
大佬们看着风光,一次决策失误,就可能万劫不复。万达当年豪掷千金搞文旅、搞海外并购,现在不都在割肉还债吗?
他们输一次,可能只是从首富榜上掉下来,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呢?
一次失败的创业,可能就背上一辈子都还不完的债。一次错误的投资,可能就让一个家庭几十年的积蓄灰飞烟灭。一次冲动的all in,可能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别拿大佬们的豪赌来激励自己,人家的赌本是你一辈子都赚不到的数字。对我们来说,活着,稳稳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看着王健林从“一个亿的小目标”到“不能坐商务座”,我们看的不是热闹,是镜子。
那面镜子里照出的,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和无数被时代潮水裹挟的个体。大佬尚且如此,何况你我?
商业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永远的王者,只有永恒的周期。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风光的时候,别忘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在低谷的时候,也别忘了生活还要继续。
毕竟,明天太阳照常升起,而你的花呗,也照常要还。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