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中原战场,陈赓带着他的陈谢兵团在豫西地区横冲直撞,八万精兵强将打得国民党军找不着北。
这支队伍牛气到什么程度?
连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都很少插手他们的具体指挥,直接由军委调度。
可就是这么一位战功赫赫的猛将,1948年中野成立时,副司令的位子愣是没他的份儿。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憋屈。
陈赓要资历有资历,要战功有战功,建国后评大将还排在第四位。
比他排名低的萧劲光当过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张云逸干过华东军区副司令,怎么到他这儿就卡壳了?
其实不是陈赓不够格,实在是中野这个班子太特殊。
刘伯承当司令员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可副司令的人选就有点意思了。
头一个副司令是陈毅。
这位爷可不简单,正经的华野一把手,新四军的老军长。
让他来当中野副司令,说白了就是来镇场子的。
就像现在足球俱乐部请个世界名帅来当技术总监,实际就是给年轻教练撑腰。
陈毅在中野主要干两件事:一是帮着带队伍,二是协调和华野的联合作战。
这么个重量级人物往这儿一坐,陈赓就是再能打也得往后稍稍。
第二个副司令更绝,是李先念。
要说带兵打仗,李先念可能真不如陈赓。
可人家有一样陈赓比不了——建军之功。
抗战时期李先念硬是在鄂豫边拉起了新四军第五师,五万多人马说带就带出来了。
这就像现在创业公司,技术大牛固然重要,可那个从零开始把公司做起来的创始人,地位永远不一样。
1945年开七大时,李先念是中央委员,陈赓还只是个候补委员,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陈赓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红军时期他在鄂豫皖当过一个月四方面军参谋长,后来因为伤病和被捕耽误了晋升。
抗战时期主要在八路军系统,虽然战功累累,可比起李先念这样从无到有拉起一支队伍的,在资历上还是差了口气。
中野刚成立那会儿规模不大,副司令就设了两个位子,前面两位大佬往那儿一坐,陈赓这个后来的就只能先当个纵队司令了。
不过金子总会发光。
到了1949年二野正式成立兵团时,陈赓就成了三个兵团司令里唯一一个军政一肩挑的。
这时候陈毅和李先念都已经不在二野了,陈赓的地位一下子就凸显出来。
在二野前委的五人领导班子里,他排在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之后,比参谋长李达还要靠前。
这就像球队里的核心球员,刚开始可能要给老将打替补,等老将退役了,自然就轮到你了。
要说这事儿给后人什么启示,那就是在部队里晋升不光看打仗的本事。
资历、贡献、政治需要,样样都得考虑。
就像现在公司里提拔干部,业绩好的不一定能当副总,还得看综合条件。
陈赓的军事才能没人质疑,可当时中野需要的副司令是能统筹全局的人物,陈毅和李先念显然更合适。
现在回过头看这段历史,倒觉得挺有意思。
陈赓没当上副司令不是能力问题,纯粹是时机不对。
就像现在看球赛,明星球员转会也得看球队需要,不是说你厉害就一定能打主力。
好在历史是公平的,后来该有的荣誉陈赓一样没少。
只不过在1948年那个节骨眼上,他得先给两位大佬让让路。
这事儿要搁现在网上,估计得吵翻天,有人要说论资排辈害死人,也有人觉得组织安排自有道理。
要我说啊,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永远能让人琢磨出点新意思来。
本文就只是用来分享一些积极向上的能量啦,可没有要去侵犯别人合法权益的想法哟。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就赶紧联系我们哈,我们会很积极地配合去把问题给解决掉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