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辉达娱乐介绍 > 海上生死营救,唤醒被尘封的历史记忆

海上生死营救,唤醒被尘封的历史记忆

发布日期:2025-08-10 11:52 点击次数:180

40%水戏,创华语影史水戏时长纪录,电影《东极岛》上映——

海上生死营救,唤醒被尘封的历史记忆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

在惊涛骇浪间,在枪林弹雨中,一群中国渔民用血肉之躯为素昧平生的战俘打开一条生路,这段尘封已久的真实历史终于亮相大银幕。

8月8日,由管虎、费振翔共同执导,朱一龙、吴磊、倪妮领衔主演的电影《东极岛》在全国上映。不少观众看完以后激动地表示:“热血沸腾,太燃了!”“画面震撼,直击人心!”“这是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本能反应!”

历时6年筹备,让更多人记住这段历史

电影《东极岛》取材自二战时期发生在中国舟山海域的一段真实历史:1942年,一艘载有1800多名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轮“里斯本丸”在舟山群岛附近被潜艇击沉,上千名战俘被封锁在船舱内,命悬一线。危难之际,东极岛上的渔民们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前往深海救人。

筹备6年,拍摄7个月,造巨轮、建渔村,赴东极庙子湖岛、青浜岛实地取景……要让跨越国界的人性之光穿越时空,呈现在大银幕上,这对于电影《东极岛》而言并不容易。

据了解,为还原20世纪40年代东极岛渔民的生存状态,剧组进行了为期3年的田野调查,收集了50余位亲历者后代的口述。影片中杨皓宇饰演的保长李元兴,其原型正是当年组织渔民划船营救的东极岛保长叶阿岳;倪大红饰演的吴老大,则融合了多位老年渔民的形象特征,沉默寡言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海一般的包容力。

许多观众表示,影片不仅将侵略者的罪证清晰呈现于银幕,更深刻展现了中国普通百姓在危难时刻彰显的善良与担当。

管虎曾在采访中分享了创作初衷,他表示,拍摄《东极岛》不仅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更是对历史认知的补充。“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东极岛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历史不能被遗忘,更不能被篡改,电影就是起到警示作用。”管虎说。

片尾彩蛋让人泪目,幸存战俘后代发声感谢

“哪怕参与救援的渔民都已离世,但还是想对他们的后代说一声感谢。”“都是因为中国人民无私的爱,没有他们的介入,后来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中国渔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电影《东极岛》片尾彩蛋中,多位幸存战俘后代哽咽讲述起父辈的生死经历,并向中国渔民致敬。

幸存战俘丹尼斯·莫利之女维尼太太回忆:“一想到所有战俘都被困在甲板下,船在下沉,最后跳海逃生却被日本人射杀,晚年的父亲内心仍旧五味杂陈。”

“能救一个是一个。”据参救渔民后代回忆,当时每一艘渔船都塞得满满当当,十几名战俘在一艘舢板上蹲着、挤着,渔民不肯放弃一人,只想着救一个、再救一个。

这份不加修饰的坚定,印证着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勇敢与担当,而彩蛋里的采访内容也与银幕叙事相互印证,让那段被岁月尘封的往事更加鲜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40%戏份与水有关,创华语影史水戏拍摄纪录

《东极岛》以“一部堪比三部”的工业体量,呈现出大银幕上前所未见的海上奇观。

“隔着屏幕,我感觉自己都被海浪的压迫感逼得屏住了呼吸,太震撼了!”8月9日下午,从建邺区万达影城走出来的秦磊仍然沉浸在这场海上大营救中。听说《东极岛》是一部“水上工业巨制”,他特意买了IMAX影厅的票,进场后,巨大的弧形银幕几乎铺满整个视野,灯光暗下,环绕音效瞬间包裹全身,心率直接拉高。

作为华语影史水戏拍摄时间最长的电影,《东极岛》高达40%的戏份与水有关,且全程实拍。据了解,在占地9000平方米的亚洲最大水棚内,剧组水下拍摄长达70天,辗转5个深度与功能各异的水棚,精心搭建了16处水下置景。

“不敢想象每天在深水区里待十几个小时。”B组导演兼第一执行导演张释元直言,为了最大程度节省演员与摄影师的体力,影片首次采用“水下联排双机位超宽拍摄”,在节省摄影师体力的同时,尽可能还原对水下世界的真实想象。肌肉在水流中颤动、血管在压力下鼓胀,每一个生理反应都在镜头下清晰可见,让惊心动魄的海上大营救更加真实可感。

要呈现这场规模宏大、难度空前的海上大营救,视觉特效也是极其关键的一环。

影片累计有超过1000个视效镜头,诸如出海营救前的惊涛骇浪、巨轮倾覆的惊险瞬间、百人挣扎的海难求生等场景,绝大部分都依靠精密的视觉特效实现。视效指导TimCrosbie曾参与制作《指环王》系列、《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等国际大片,他介绍:“在相当多的镜头中,几乎整个画面都是视觉特效。”

友情链接:

辉达娱乐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辉达娱乐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