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辉达娱乐介绍 > 为什么中国王朝会反复崩溃?美国克服历史周期律了吗

为什么中国王朝会反复崩溃?美国克服历史周期律了吗

发布日期:2025-08-07 01:29 点击次数:162

历史循环说是一些专家用来描述我国古代王朝总是经历兴起、衰落,治世与乱世交替出现的现象。很长时间以来,大家都把这种现象当成是中国古代政治体系有很大问题的证明。不过,我国的学术界也长时间地认为,现代的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政治体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不受这个循环说的影响。

不过,现在看来,美国的好多问题跟咱们国家以前那些朝代快完蛋时挺像的。这真让人琢磨,美国是不是也走上了历史的老路了。

这种说法也挺有道理的。但是呢,历史会重复某种模式,其实还是得看特定条件的。

首先,这个国家得有些年头。如果一个国家才两百多年历史,那它可能还没发展出稳定的核心特点,咱们就很难说清楚它以后能不能长久存在。

比如说,过几年,也许我们只会记得这块地上曾有个叫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但之后它就变成了加利福尼亚国、得克萨斯国等50个小国家。这种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的国家,哪有什么固定的存在时间,更别说有什么历史循环规律了。

再者,说到农业社会时候的管理水平,一个政府至少得做到两点:一来得能带着大家应对各种天灾,别让它们一下子就把老百姓的生活给毁了,连活下去都难;二来呢,得有个公平合理的资源和权力分配方法,这样才能挡住外面的敌人和里面的坏心思的人,不让他们把政权给搞垮了。

当一个国家慢慢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不再只是农业社会的小打小闹时,它又得面对一个新难题:科技水平就那么高,每块地方能养活的人数是有个天花板的,这就像是“马尔萨斯说的人口太多的问题”。治理得还不错的国家,人口过阵子就容易往这个天花板上挤,这样一来,国家里面压力山大,眼看就要乱套,最后的结果就是国家兴衰更替,老是一会儿好一会儿坏。

历史循环规律在很大程度上说的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的政权难以跳出“人口过多导致资源紧张”的怪圈。反过来看,对于那些治国理政还不及格的国家,历史循环规律对它们来说并不适用:它们在碰到“人口过多导致资源紧张”的问题前,就因为各自特殊的原因垮掉了,不会出现反复循环的情况。

所以,咱们现在得琢磨琢磨,在科技这么发达的今天,历史周期律这个说法还行得通不?要是还管用,那像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到底是真摆脱了历史周期律,还是会掉进另一个坑里呢?

1. 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带领大家在全国搞了个“量地清税”的行动,目的是要摸清大明所有田地的底数,然后定出各地该交多少税银的规矩。

这是大明王朝276年岁月里仅有两次的全国土地大测量,另一次是在洪武时期,由开国皇上朱元璋亲自下令进行。

在农耕社会里,土地就是老百姓最重要的劳动本钱。可奇怪的是,这么关键的土地信息,朝廷大多数时候都是稀里糊涂,不怎么上心,至于其他经济方面的数据,那就更马虎对付了。

这主要是因为那时候的统计手段还不够先进。万历年间,为了丈量土地,花了差不多五年时间才搞定。另外,地方上的有钱人和官员们对朝廷要他们报数据也挺不乐意,因为数字透明了,他们就不好偷偷藏着田地,私自转让了。

但是,农业时期的王朝不那么在意经济数字,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是,那时候的人们没有像现代人这样清晰的“经济发展”想法。他们心里描绘的,甚至是努力想要实现的,是一个变动很小的、总是保持稳定的社会。

像张居正这样的人,隔了上百年又动手整理了一遍全国的土地情况,这在历史上的统一大王朝里,已经算是相当勤快、能干的行为了。

在这个社会里,要是从一个人一辈子的角度来看,啥变化都显得特别慢。大家伙儿很难从整体上去感觉到,一个朝代是怎么在时间一点点过去中,悄悄地慢慢变的。

比如说,要是光翻《明实录》这本书,你可能会觉得明朝就像是个没啥进步的国家,人口大概6000万,耕地也就4到5亿亩,税收的粮食差不多3000万石。

其实,事情并不是那样的。根据现代专家的推算,明朝晚期的时候,人口最多可能有1.5亿到2亿,但那时候能种的土地早就都种上了。整个国家就像个快撑爆的气球,住的地方已经挤得不得了。更糟糕的是,每年还有好多人出生,就像不断往气球里打气一样。

结果,王朝的粮食渐渐不够分了,饿肚子的人越来越多,起义的事也接连不断。大家都弄不明白,老祖宗那套法子为啥越来越不管用,就猜想是后来的人不是能力欠缺就是品德有问题,于是昏庸的君主和奸诈的大臣就冒了出来,最后弄得到处都是战争,人口也大幅减少。新建立的王朝还是走着这条老路,循环往复。

如果把画面转到欧洲农业社会的时候,你会发现欧洲各国其实从来没有达到过“人口激增”那种程度。

要说起能种庄稼的土地大小,欧洲差不多是中国的两到三倍。但就算往多了算,欧洲在农业时代人口最多的时候也没超过9000万。

这是因为欧洲一直以来都是小国林立,各国老是打来打去,而且欧洲各国联手应对瘟疫和天灾的能力很弱,光是14世纪那次黑死病,就让欧洲少了大约2500万人,差不多是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战争、瘟疫和灾难时不时发生,就像大自然调节人口的方式。欧洲那些封建王国,因为管理和组织能力不行,反倒没陷入“人口过多”的大麻烦里。

欧洲的封建国王们天天琢磨着跟哪家结亲最有利,想着这样能拿到继承权,把对方的地盘也收入囊中。王国里人口好不容易多起来点儿,国王就急着带着他们去跟亲戚们争夺领土。

这样的社会肯定不会经历那种“一会儿治世一会儿乱世”的情况,因为它大部分时间都挺乱的。

但是,在那一片混乱之中,却也藏着机遇。15到17世纪那会儿,地理上的大发现让欧洲人找到了一条发财的路子,大量的钱财从海外殖民地源源不断地流回欧洲,这使得欧洲各国,甚至全世界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一门心思地追求利益,想要经济一直往上涨。

当然了,这种生活方式肯定也会冒出些新麻烦。

2.心里越来越焦虑不安

当美洲大陆因为地理大探险和其他地方连上了线,东西方文明都跟着有了不小的变动。

在东边,新大陆带来的玉米、红薯这些高产庄稼,让农业产量涨了不少。湖广那一带,通过种水稻、玉米、红薯轮换着来,一年能收三季,粮食多得让人惊叹。

这些改动让这块地方能养活更多人了。到了清朝,人数最多时有4亿人呢。

然而,这些情况还是没能跳出中国老式农耕社会的老路子:人多力量大,每年人口不停地涨,给社会带来了层层压力,直到土地再也负担不起。

那时候,咱们国家从上到下都没想到,在这块地界上,再怎么拼命内斗也不是长久之计,得迈开步子,到外面去找找新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其实,到现在为止,还是有不少人没搞明白这事儿。就拿咱们国家自己研发制造的战斗机在国外大放异彩这事儿来说吧,有人挺有诗意地说:要是咱中国的农村大爷大妈们能过上有尊严的日子,城里的年轻人也不必那么拼命内卷,这样产生的“中国魅力”,说不定比歼-10打败阵风战斗机还要悄悄地增强咱们国家的软实力呢。

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都是受农业时代老观念的影响。说白了,要是咱们造的战斗机能在全球任意飞翔,那城里的年轻人就不用愁了,想去哪个国家教汉语都行,轻松拿高薪;普通老人也能过上体面的日子,就像现在很多美国老人,选择去东南亚或地中海那边享受退休生活一样。

内卷原本就是说,老在一块地上使劲儿,不停地精细耕作,结果就是用好多重复活儿才换来一点点微不足道的额外收成。

要摆脱内卷,就得往外找新的增长点,这正是西方人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探索新大陆所得到的宝贵经验,也是他们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要是说西方造就的这个现代社会有什么主要特点,那就是特别追求不断的增长和进步。

现在的社会就像一辆飞驰的汽车,而且每年都得加速前进;要是慢下来或者停了,那可真是糟糕透了,会带来失业、物价飞涨等大堆麻烦。只有不停地往前冲,不顾一切地追求发展,才能躲开这些难题。

因此,现在的人们总是盯着一个国家的GDP、投资、贸易这些数据不放,并且总觉得,一个正常又健康的社会,它的经济活动得一直快快增长才行。

要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系统一直顺畅运行,就得不断找新的增长点,不然社会就会开始出问题,变得迟钝,最后可能整个乱套。

这种“不断增长的压力”就像是我们从农业社会迈进而付出的代价:大家都得忙着给现在的经济系统找新的增长点。

从16世纪到19世纪,殖民地就像是财富的增长源泉,让欧洲的大国们都拼了命地去开拓和抢占新的地盘。可等全世界的殖民地都被分完了,大家就开始抢已经有的殖民地了,这争斗就变得特别凶狠,结果就闹出了两次世界大战。

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美国资本开始满世界找新的赚钱机会,这就慢慢形成了现在的世界格局。他们用军事手段干涉,加上金融上的强势地位和科技上的独家控制,从那些在全球金融圈边缘和产业链下游的国家捞好处,这是美国增加财富的主要方法。而美国的小伙伴们呢,因为离金融体系的核心近,或者能参与到产业链的中上游,所以也能在这个体系里捞点油水。

不过,日子一长,情况就变了。一方面,美国从世界各地赚的钱在国内再分的时候遇到了麻烦,有些美国人觉得自己分到的那份太少了,可美国的资本家们又不肯多出钱。

另一方面,很多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因为处在产业链的末端,不想再一直困在低附加值的产业里互相竞争。它们也希望自己的产业能够升级,好让更多的利润留在自己国家。

结果,美国不仅阻挡第三世界国家提升产业水平,还变本加厉地吸取全球资源,让全世界不光得给美国资本赚钱,还得负责让每个美国老百姓都过得悠哉游哉。

这就是新时代里,竞争从追求新增长变成了激烈地抢夺现有资源,结果让美国和它自己建立的世界秩序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激烈。

3. 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西方国家搞出的这套主要追求经济增长的社会运行方式,确实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古代王朝的那个最大难题。

当一个国家从啥都待建的状态慢慢发展起来,到了一定时候,它里面的发展力气早晚会用完。如果不想被越积越多的问题压垮,就得从外面找新的增长点。西方在过去四百多年里就是这么做的,他们找到了解决中国古代王朝常遇到的“兴衰循环”问题的答案。

回顾以往,那个方法确实管用。直到现在,西方国家还占据着现代世界的领先地位。

不过,这个回答明显存在问题。因为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处多抢点资源,怕自己先垮掉,所以它们就把内部要爆炸的压力,变成了国家之间的争斗。

近现代以来,西方国家之间的争斗变得越来越激烈,而且还把这种争斗带到了全世界,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这些造成巨大破坏的战争中,打赢的国家能吞并打败的国家,从而避免自身崩溃。

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这种做法其实带来了另一种“历史循环规律”。当世界从战争的破坏中慢慢恢复并发展到某个程度,像科技创新、技术传播、后来国家的生产效率提高这些推动增长的力量就会慢慢减弱。这时,国家之间就会因为争夺已有的资源而变得越来越对立;全球就更容易从和平状态转变为战争状态,呈现出另一种和平与动乱的交替循环。

现在特朗普的好多想法遭到大家强烈反对,主要是因为他不仅想多拿点全球经济增长的好处,还直接打起了别人家老本的主意。比如说,他让外国公司必须搬到美国,吓唬格陵兰岛和加拿大,说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不能收美国船的钱,还在关税谈判时要求别的国家把赚多了的钱直接打给美国财政部。说白了,这抢别人家东西的行为,说得好听点是争抢存量财富。

而且,这种抢劫方式长久不了。要是不从国家角度看,你就会发现,西方国家想出的“用外部资源解决内部问题,避免内部崩溃”的招儿,其实就是把内部矛盾变成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要是放眼全世界来看,这个体系还是不稳当,还是会隔三差五地出问题。

要是说美国搞出了个超级洗脑机器,能让任何国家都乖乖听它的话,可就算是这样,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要想满足它的所有需求,那也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每当全球各国一起努力满足它的需求时,美国经济就会像吹气球一样越来越大。得明白,GDP增长是看比例的。美国这气球吹大了,要想继续按原来的速度膨胀,它需要的“气”就会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气”加起来也不够它用了。

所以,就算理论上说,一个国家想一直最强且速度飞快发展,那也是行不通的。但是,历史的力量太强大了,就像以前上千年的很多中国朝代,都没能逃掉兴衰更替的规律,现在的美国,似乎也只能靠“对外扩张,避免内部崩溃”的老方法来维持了。

搞懂了这套制度的真面目,咱们就能懂为啥不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美国两边都在不停地骂外国,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早就打算好要靠掠夺别国来避免自己国家乱套了。

说实话,从200多年前建国开始,美国就这么一路走来:先是杀了好多印第安人来占地盘,然后又去抢墨西哥的地,接着搞了个门罗主义想独霸美洲,到现在还想当全球老大。

现在,全球各国不管愿不愿意,都被拉进了西方国家建立的这个系统里。尽管大家都清楚这个系统有不少问题,但咱们得先学会在这个游戏里生存,努力赢到最后,才有可能改变游戏规则。

上一篇:言情小说《一品毒妃》如何有被感动到! 下一篇:没有了

友情链接:

辉达娱乐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辉达娱乐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