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能让人瞬间醍醐灌顶的东西不多,一场倾盆大雨算一个,一记现实的耳光算一个。
而对于韩国总统李在明来说,让他脑子瞬间通透的,恐怕就是中国商务部那份云淡风轻,却字字千钧的公告了。
半个月前,首尔的清晨估计跟往常没什么两样,除了财经圈和政坛乱成了一锅粥。
中国商务部,没打招呼,直接把韩国军工和航运界的扛把子——韩华集团在美国的五个“小号”,也就是韩华海洋的子公司,给拉进了黑名单。
给出的理由也干净利落:你们不是喜欢帮着美国人搞我们中国的船舶业吗?
行,这口饭就别吃了。
你还别说,这效果真是绝了。
消息一出,韩华海洋的股价K线图,画得比高山滑雪赛道还刺激,收盘时直接绿了超过5个点。
韩元也跟着凑热闹,兑美元的汇率一度冲破1430,创了近五个月的新高。
这哪是制裁了五家远在美国的公司,这分明是隔着太平洋,精准地戳中了韩国经济的穴位。
不得不佩服咱们这边的操作,艺术,太艺术了。
我们没去碰它韩国本土的企业,毕竟生意还得做,不能一竿子打死。
咱们就专挑它在美国的“分身”下手。
这就好比,你邻居家熊孩子老跟着村霸在你家门口撒野,你不好直接揍他,但你完全可以把他摆在你家门口的限量版手办给没收了。
这一下,既是警告,又留足了面子。
这记漂亮的“隔山打牛”,不仅让韩华自己疼得龇牙咧嘴,还顺带把美国人那“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PPT给撕了一角。
要知道,韩华海洋可是特朗普政府眼里重振美国造船业的希望之星,又是收购费城造船厂,又是承诺砸钱。
现在可好,主角还没登场,给他递话筒的马仔先被咱们给请出去了。
这下不光韩国人发懵,白宫里那位估计也得重新盘算盘算。
最好玩的,还得是李在明的反应。
这位老兄前两天接受美媒采访时,还嘴硬说“不能把中国拒之门外”。
制裁令的墨迹还没干呢,他立马就换了副面孔,对着镜头几乎是掏心窝子地讲:“对抗中国绝对不是好办法,对话永远是首选。”
他甚至都没藏着掖着,直接说,“这就是中国施加压力的方式。”
瞧瞧,这话说得多实诚。
潜台词不就是:“哥,我懂了,我投降,别打了,咱们坐下聊聊行不?”
这态度,既是安抚国内那些坐立不安的财阀,告诉他们“老大我没闲着”,更是隔空对北京喊话,递上了一份热乎乎的“求和信”。
当然,让李在明突然变得这么“拎得清”的,绝不仅仅是韩华那点儿股价。
说到底,还是口袋里的真金白银最诚实。
韩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有多深?
这么说吧,从让你熬夜追剧的韩流文化,到女生化妆台上的瓶瓶罐罐,再到咱们离不开的芯片半导体,哪一根支柱不是跟中国市场捆绑在一起的?
中国经济要是感冒了,韩国那边就得直接进ICU。
特别是在一些核心矿产上,比如制造芯片必不可少的稀土,韩国超过七成得从咱们这儿进。
在这种“脖子”被人攥着的情况下谈对抗,那不叫有骨气,那叫脑子有坑。
所以李在明选的这个时机,简直是卡着秒表来的。
眼瞅着APEC峰会就要开了,到时候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他现在赶紧把调子放软,主动喊话要“对话”,就是想给接下来的会面铺铺台阶。
他想把剧本从《制裁与反制》的动作片,硬生生扭回到《坐下来谈谈》的文艺片频道。
这番话,当然也是说给美国听的。
无非是想告诉华盛顿:你看,我不是个只知道点头的“小弟”,我也有自己跟中国沟通的渠道和本事。
毕竟美韩之间那3500亿美元投资的大单还在讨价还价,多一个筹码总不是坏事。
说来说去,这就是那些夹在巨头之间的“中等强国”们永恒的尴尬。
总想着在巨龙和雄鹰之间跳一曲华丽的华尔兹,结果往往是在夹缝里被挤得跳起了街舞。
李在明想靠着几句话就化解眼前的困境,恐怕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毕竟,国际政治这个牌桌上,从来都是靠实力说话的,光会打嘴炮可没用。
接下来他能不能左右逢源,还是前后夹击,那就要看他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