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公司买俄油叫托管,印度买就叫资敌?”10月25日柏林会场,印度商务部长皮戈亚尔一句反问把话筒怼到美欧脸上,直播弹幕瞬间刷屏:双标现场逮个正着。
先把日历翻回7月18日,欧盟第十八轮制裁第一次把印度公司写进黑名单——纳亚拉能源,理由是后台是俄罗斯石油。三个月后英国10月15日追加补刀,还是这一家。可刀口刚落下,伦敦就偷偷给俄石油两家德国子公司发“免死金牌”,说它们“归德国政府管”,贸易继续。德国更丝滑,一边跟着喊制裁,一边跑华盛顿递条子,Rosneft Germania 豁免秒批,前后不到一周。同样一桶油,欧洲贴个“国家托管”免罚,印度贴个“私营买办”挨锤,这算哪门子规矩?
数字更扎眼。10月22日美国财政部一把梭哈,把俄石油和卢克石油近30家子公司全拉进黑名单,一下盖住俄出口一半。欧盟同一天把俄LNG进口判死刑,油价上限砍到47.6美元,却给加拿大、挪威精炼产品留后门。印度这边,Kpler 最新船期显示,10月前半月日均180万桶俄油到港,比9月还多16%,占全国进口34%,省下的85亿美元刚揣兜里,就被通知保险、油轮、信用证全断,纳亚拉对欧出口瞬间冰封,账上几十亿美元货款直接挂天花板。信实工业更惨,被迫把每天50万桶长协停掉,转身去中东、巴西抢现货,成本嗖嗖往上窜,国内汽柴油价已经预留10%到15%涨幅,出租车群里天天骂娘。
印度政府干脆摊牌。皮戈亚尔在柏林放话:“我们买油只看钱包,不看脸色。”莫迪后台更硬,贸易谈判桌直接甩条件:想让我少买俄油?先拿IT、药品市场准入来换。嘴上说着考虑,身体却很诚实,进口来源从两年前的27国扩到40国,明年目标50国,沙特、阿联酋长协加班加点,就是不给西方卡脖子机会。智库算过,就算俄油全停,印度也能在六个月内把缺口补齐,只不过每桶要多掏3到4美元,老百姓得多掏油钱,选票压力山大。
俄罗斯也疼。印度海运油占俄出口近一半,真丢了这个大客户,克里姆林宫一年少收200亿美元,财政赤字又得翻红。扎哈罗娃嘴硬说“已免疫”,可市场不撒谎,乌拉尔原油比布伦特便宜12美元,价差拉到近两年最宽,影子舰队黑海排队,每天烧的都是现金。莫斯科对策也简单:加密货币结算、卢布长协、万吨级老船继续跑,能卖一桶是一桶。
更魔幻的是跟风抄作业的国家。土耳其、越南一看印度硬刚还能捡便宜,立刻加码“灰色通关”,把制裁钻成筛子。欧盟自己先内讧,斯洛伐克、匈牙利喊能源安全,威胁否决新一轮制裁,布鲁塞尔开会像吵架, exemptions越写越长,权威碎一地。
接下来就看谁先眨眼。美国想拿关税减免当诱饵,让印度分阶段降俄油比例,印度反手要开放软件市场,还要延长炼油厂豁免期,两边算盘打得噼啪响。如果谈得拢,大概率是印度口头承诺“逐步减少”,美欧给几年宽限期,面子给足,里子照旧。谈不拢,印度继续东西腾挪,俄罗斯影子舰队日夜兼程,全球油市彻底切成两半:一半明码标价,一半暗网交易,油价过山车谁都别想系安全带。
国内吃瓜群众别急着站队,加油站液晶屏最诚实,制裁落地那一刻,它可不会讲地缘政治,只会默默把每升油涨个几毛。下一轮谈判没出结果前,这出“你制裁我抄底”的大戏还得继续演。要是西方真把印度所有银行踢出SWIFT,新德里还敢不敢这么刚?或者说,当省钱小算盘和安全大算盘撞车,莫迪会把“战略自主”喊到底还是认怂换选票?留言区等你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