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上空的死神: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以色列空袭也门首都萨那,胡塞武装高层艾哈迈德·拉哈维丧生。这则新闻迅速淹没在国际版块的喧嚣中,却折射出中东地区日益失控的代理战争逻辑。事件表面是以色列与胡塞武装的对抗,实则是大国地缘博弈的残酷缩影——也门的土地成为他人棋盘,也门的人民沦为代价。
空袭行动本身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以色列将打击范围从加沙、黎巴嫩延伸至也门,标志着地区冲突“无边界化”趋势加剧。这种跨越主权国家界限的军事行动,不仅挑战国际法基本准则,更开创危险先例:当任何武装组织皆可成为远程打击目标时,中东将陷入永无止境的复仇循环。胡塞武装宣称支持哈马斯,以色列则以“安全需求”为自己辩护,双方都在利用地区矛盾巩固自身合法性,却无人计算平民伤亡的代价。胡塞武装迅速将拉哈维之死塑造为“殉道叙事”,试图凝聚内部士气并博取外部同情。然而值得追问的是:这个以“反以色列、反西方”为旗帜的武装组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也门人民的真实诉求?过去十年间,胡塞武装通过武力夺取政权,将也门拖入内战深渊,导致数十万人死于饥荒和疾病。其频繁袭击红海商船、挑战国际航运安全的行为,不仅加剧地区紧张,更直接损害也门普通人的生计。拉哈维之死或许能为其增添一枚烈士勋章,却无法掩盖一个基本事实:也门人民最需要的不是永恒的战争,而是面包、药物和和平。大国在这场博弈中的角色同样值得警惕。伊朗为胡塞武装提供武器和训练,将其作为抗衡沙特和以色列的筹码;美国一边谴责胡塞行动,一边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提供政治掩护;沙特领导的联军在也门境内发动无差别空袭,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各方都在也门的悲剧中扮演角色,却无一愿意承担终结悲剧的责任。也门仿佛成为一场“授权破坏”的实验场:所有外部势力都认为有权在此投射影响力,却无人愿意为重建付费。国际社会的反应进一步暴露了全球治理的失效。联合国安理会除发表几份不痛不痒的声明外,未能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也门问题被简化为人道主义危机,其政治根源却被有意忽视——因为追究根源意味着挑战大国利益格局。这种“选择性关注”使得也门沦为“被遗忘的战争”,唯有当高层人物丧生或沙特油田遇袭时,才会短暂吸引世界目光。拉哈维之死不会改变也门的命运。只要地区大国继续将代理人战争视为低成本博弈工具,只要国际社会继续纵容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也门的苦难只会继续。真正的解决方案必须从承认一个简单真理开始:也门人的生命同样珍贵,也门的主权同样不可侵犯。停止外部干预、推动包容性政治进程、将资源从战争转向发展——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建议,却是唯一能打破循环的路径。也门的悲剧提醒世人:当战争逻辑取代政治智慧,当地缘博弈碾压人的尊严,没有人是安全的,没有人是赢家。萨那上空的爆炸声终将沉寂,但留在也门土地上的伤痕需要几代人才能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