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那位高敬亭,冀东的高志远,一个南一个北,咱们老百姓都说他们能带兵打仗,是身边最靠得住的主心骨。可事情偏偏不顺理成章。革命队伍最忌讳个人主义,偏偏他们俩都太有主见,对上级安排总是挑挑拣拣,甚至敢顶嘴不干。组织狠话一出来:听话,活;不听话,死。但他们就像村里那种“站着把话说完”的老爷们,硬是在风口浪尖上横着走。那年的新四军,四支队本来都喊着“一盘棋”,一到关键时刻,高敬亭却不愿东进,内部还出“二五仔”。冀东那头,高志远不服政委安排,撂狠话“我自己干”,背地里还和旧势力搭上了线。这一系列操作,最后直接让他们戴上了“叛徒”标签。关键到底是谁把他们送上绝路?这弯子里头水有多深?
把事情扒拉开高敬亭本领不是盖的,带着四支队在大别山跟国民党死磕三年,游击战打得滴水不漏。老百姓说他“把命拴在裤腰带上”,部队里士兵信服得很。可,上级号角一起“往东打”,高敬亭偏偏不买账,觉得按自己的套路才能保命。这边命令没执行,四支队闹分裂,叛徒还趁乱作妖,他成了“极端个人主义”。再说高志远,冀东大暴动一度气势如虹,誓师“杀回去”让家乡人吃了定心丸。暴动失败后,他带残部撤到平西,心里却憋着委屈,没被委以重任还被架空,私下找老关系想脱离。老百姓看热闹的时候也开始嘀咕:这两个人,是不是跟组织犯了大忌?但是他们带出的队伍又是铁杆兵,战斗力最强,真正让我们这些老百姓能安安心心地过日子。很多普通人说:“没了高敬亭、新四军哪有底气?”“没有高志远,冀东蒸不起来。”可上头又觉得,这种领头羊不听话,是不是迟早出乱子?
风头一时的高敬亭,在大别山再怎么能拼,最后还是被自家人下了套。那天他被关押,整个四支队像停了水的大磨盘,立刻哗啦啦塌下来。谁都以为“清理门户”事情就结束了,其实队伍内暗流涌动,超过两千人离队,许多人心思活络,觉得自己随时可能被“收拾”。组织上也开始头疼,原本的主力一夜之间变成了“三线队伍”,战斗力像撒了气的蒸馒头——原来以为铁腕处决能解决问题,没想到连锅端了。高志远呢,更让人揪心。冀东被剿之后,整编部队已经很伤元气,就等着靠高志远再凝聚一拨人气。可他心里不服,老想着和旧部下联系,最终被政委萧克设计一把抓,罪名一扣:“叛国投敌。”就这么走完了一生。很多人那几天暗暗千愁:这些年打出来的血肉队伍,到底是留得住人还是留得住规矩?有人开始悄悄说:“是不是组织里也有点问题?”
就在大家以为事情告一段落的时候,历史玩了个巧妙的手法:高敬亭和高志远都不是单纯的被“叛徒”标签打倒的,他们的结局其实暴露了大组织管理上的老毛病。原来这些个英雄人物不只是个人主义严重,更重要的是组织上没有给他们留下第二条路,只有“要么听着,要么滚蛋”。比如高敬亭,他其实还做了不少妥协,带着残部来支援长征主力,保护了很多平民的生存。但只要一次不听上级话,就被“极端个人主义”盖棺论定。高志远也一样,冀东大暴动失败后,他不甘心,尝试寻求新的出路,可组织不是讲道理的地方,“一不听话就撤你”,甚至下死手处决。此中深层伏笔成了一锅大料:组织的纪律是铁板一块,可铁得太死,人才都被逼走了。最激烈的时候,队伍里只剩盲从,一有风吹草动,人心惶惶,战斗力直线下滑,平民的日子也无保障。这时候大家才明白,历史上这一切纠纷,真不光是个人问题,是整个团队协作出了毛病,制度也带病。
表面场面上,四支队和冀东整编,大头人物一撤,剩下的干部表面稳当。可仔细瞧瞧,队伍再也聚不起来了,部队士气大跌,跟喝了假酒一样,怎么打怎么散。没有高敬亭,许多老兵觉得“我们不属于这里”;没有高志远,冀东老百姓连报仇都找不到主心骨。组织一边亡羊补牢做整风学习,内部却越来越分裂,干部互相猜忌,事事抢权,啥都讲原则不讲人情。这时候队伍不是一盘棋了,是大家都在抢最后的棋子。平西那边,许多战士开始怀疑:是不是上面只信成功经验,不相信新来的主力?山区那边,支队分合,老百姓总觉得昨天还护着自己的大人,今天就没了消息,各种谣言乱飞。大家开始梳理:难道真是个人太“牛”出问题?还是本来就没有第三条路,大家都注定在“要么组织、要么个人”的缝隙里迷路?
不少人说咱革命队伍就得铁面无私,谁敢不服就得处理,这样队伍才不会变成“土匪帮”。可你细品品,就高敬亭和高志远那样的能人,真处决了队伍就能一帆风顺?倒不如说,原本有点脾气才是真正把事干成的主。你要是谁都只喊口号,不管底下人怎么拼命,也能把出头鸟拔干净。就像有的领导只会罚站,谁也别想出面顶事。咱们都知道“个人管不住自己是问题”,可队伍管得太死同样要命。组织只想着清理门户,不敢给牛人一点空间,这不是拔掉自己的心脏嘛。看似是在夸奖他们“革命纪律没有漏洞”,实则把自己的主力削成了纸糊的幌子。队伍里能干事的都走了,剩下的谁来打仗?“铁腕”也得有点弹性,不然当年高敬亭的四支队、新四军再厉害也变成一堆散沙。高志远冀东暴动后,队伍再强也一夜变成空壳。这里面谁能保住底线?谁又敢保证不出现第二个高敬亭、高志远?你说怪个人主义,难道组织真的没有错?
历史终究是翻不回来的,不过每次看看高敬亭和高志远的故事,咱们到底是该挺纪检还是该多留点空间捞高手?你们说,是不是革命队伍就只能铁板一块,谁敢有点想法就得清理门户?还是说有主见才是队伍稳的根?有网友说,“纪律为上,别让个人毁了团队!”也有人反问,“没有了能带兵的骨干,这一脚锅盖还能盖得住吗?”咱们假如你在队伍里遇到这样两位“天才”,你是挺他们还是送他们走?队伍里到底该以个性为重,还是完全听命令?评论区等你来掰扯,你觉得“铁腕治军”还是“人性留存”谁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