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虚构小说,情节和对话纯属虚构,请勿于现实关联。
"停车!闯红灯了知道吗?"
"警官,我..."
"别解释!监控都拍到了,200块钱罚款!"
"求求你,我真的..."
"没商量!掏身份证,开罚单!"
烈日炎炎的午后,市中心最繁忙的建设路口,一场看似普通的交通执法正在上演。
65岁的李大爷浑身冒汗,双手颤抖地握着电动车把手,眼中满含着急切。
年轻的交警小王面色严肃,手中的罚单本已经翻开。
围观的群众越聚越多,有人开始拍照录像,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李大爷的手机不停地响着,每一声铃声都让他的神色更加焦急。
01
三十分钟前,李德山还在城郊的废品收购站整理着今天的收获。
作为一名退休的环卫工人,李德山每天的生活都很规律。早上五点起床,骑着那辆陪伴了他八年的电动车,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可以回收的废品。纸箱、塑料瓶、废铁,这些在别人眼中的垃圾,却是他和老伴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
李德山的老伴王秀兰今年62岁,身体一直不太好。两人没有子女,相依为命已经四十多年。李德山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一千二百块钱,生活压力不小,所以他才会在这个年纪还出来捡废品补贴家用。
废品收购站的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山东汉子,姓刘,大家都叫他刘老板。他对李德山很照顾,总是按最高的价格收购他的废品。今天李德山整理了一上午,收获还算不错,能卖四十多块钱。
"老李,今天收获不错啊!"刘老板笑着招呼他。
李德山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刚想回答,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市第二人民医院,李德山心中一紧。
"喂,是李德山吗?我是内科的张医生。"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声音。
"是,是的,张医生,有什么事吗?"李德山的声音开始紧张。
"你需要马上过来一趟,有紧急情况!"
李德山脑袋嗡的一声,手机差点掉在地上。刘老板看出了不对劲,赶紧扶住他。
"老李,怎么了?"
"医院有急事,我得赶紧过去!"李德山慌忙收拾东西,手忙脚乱地把废品装上电动车。
"别着急,慢点开车,注意安全!"刘老板在身后喊着。
李德山骑上电动车,拼命朝医院方向赶去。从废品收购站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平时需要四十分钟,但现在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煎熬。
一路上,李德山的脑海中不断浮现着和老伴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是在工厂认识的,那时候他二十岁,她十八岁。两个人都是从农村出来打工的,没有什么文化,但却相爱了。结婚四十多年来,虽然生活清苦,但两人从未红过脸,相濡以沫,恩爱如初。
李德山记得,老伴最喜欢吃他做的西红柿鸡蛋面。每次她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他都会给她做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老伴总是说,只要有他在身边,吃什么都香。
电动车在道路上飞快地行驶着,李德山完全顾不上交通规则,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赶到医院!
平时李德山是个很守规矩的人,从来不闯红灯,不逆行,连横穿马路都要走斑马线。但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同,医院的电话让他心急如焚,什么都顾不上了。
02
当李德山赶到建设路口的时候,正值下午交通高峰期。
这个路口是全市最繁忙的十字路口之一,每天有十几万辆车通过这里。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交管部门在这里设置了智能红绿灯系统,红灯时间比其他路口要长一些。
执勤的交警小王今年二十六岁,是本地人,从警校毕业后就分配到这个路口工作。小王的父亲也是一名老交警,从小就教育他要严格执法,不能徇私舞弊。小王很认真地继承了父亲的这种执法理念,在同事中以认真负责著称。
小王身材高大,皮肤被太阳晒得黑红,制服总是笔挺,警帽戴得很正。他的执法记录在整个支队都是数一数二的,每个月查处的违章案件都超过一百起。领导很信任他,同事们也很佩服他,但有时候也会说他太较真,不懂得变通。
这个午后的阳光格外毒辣,地面温度超过了四十度。小王已经在这里执勤了三个小时,制服早就被汗水湿透了,但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他觉得自己有责任维护这个路口的交通秩序。
红灯亮起,车流缓缓停下。小王习惯性地环视四周,检查是否有违章行为。就在这时,他看到一辆破旧的电动车从远处冲了过来,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
小王立即吹响了口哨,快步冲向电动车。根据他的经验,这种情况每天都要遇到好几次,大多数都是一些交通意识淡薄的市民,总觉得电动车小,闯个红灯没什么大不了的。
小王拦下李德山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老人满头白发,脸上布满了皱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工作服,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环卫工人。
小王心里虽然有些同情,但职责所在,他必须按章办事。交通法规不是儿戏,如果每个人都可以随意违反,那道路交通安全从何谈起。
"师傅,您刚才闯红灯了。"小王的语气虽然严肃,但还算和善。
李德山抬头看了看红绿灯,红灯确实还亮着。他知道自己违章了,但现在的情况实在是太紧急了。
"警官,我知道我违章了,但是我真的有急事,能不能..."
"不能!"小王坚决地打断了他,"交通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什么理由,违章就要接受处罚!"
围观的群众开始聚集起来。有人拿出手机开始拍摄,有人在窃窃私语。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任何一个小小的执法现场都可能成为网络热点。
小王掏出执法记录仪,按下录像键。这是规定的程序,所有的执法过程都必须全程记录,以保证执法的公正性。
"身份证拿出来,我要开罚单。"小王公事公办地说道。
李德山颤抖着从贴身口袋里掏出钱包,里面有一张皱巴巴的身份证。这张身份证已经用了很多年,边角都磨得卷曲了,上面的照片也有些模糊,但依然可以看出是他本人。
小王接过身份证,仔细查看了一遍。李德山,1958年生,今年正好65岁,户籍地址是本市某个老旧小区。从身份证上的信息来看,这确实是一个普通的老年市民。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的规定,闯红灯的违法行为,罚款200元。"小王一边说着,一边在罚单上填写相关信息。
200元,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李德山这样的低收入老人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一个月捡废品的收入也就五六百块钱,这一张罚单就相当于他大半个月的辛苦钱。
03
李德山的手机再次响起,他赶紧接听。
"李师傅,你到哪里了?这边情况比较紧急,你要赶紧过来!"电话里传来张医生焦急的声音。
"我马上就到,马上就到!"李德山的声音都变了调。
挂断电话后,李德山看着正在填写罚单的小王,眼中满含恳求。
"警官,求求你,我真的有急事,必须马上赶到医院!"
小王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发现老人的神情确实很焦急。作为一名执法者,小王见过太多这样的情况,有人编造理由企图蒙混过关,所以他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但眼前这个老人的表情不像是作假,那种发自内心的焦急,是很难装出来的。可是作为一名交警,小王不能因为同情就放弃原则。如果每个违章者都可以用各种理由逃脱处罚,那法律的威严何在。
"师傅,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有急事也不能违反交通法规。你想想,如果你闯红灯出了事故,不但去不了医院,还可能连累其他无辜的人。"小王试图让老人明白道理。
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大家对这个执法现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人支持交警的做法,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同情就破坏规则。也有人为老人说话,认为应该通融一下。
"这个交警做得对,不能因为年纪大就可以违法!"一个中年男子大声说道。
"可是人家有急事,多理解一下嘛!"一个大妈为老人抱不平。
"有急事可以打出租车啊,为什么要闯红灯?"
"200块钱对老人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复杂。小王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他必须依法办事,不能被外界的声音左右。
李德山听着周围的议论声,心情更加沉重。他不是一个喜欢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平时连说话声音都很小,生怕打扰到别人。但现在的情况实在是太特殊了。
"警官,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违过法,今天真的是情况特殊。"李德山的声音有些哽咽。
小王的内心开始有些动摇。眼前这个老人看起来确实不像是故意违法的人,他的焦急和恐惧都是真实的。可是如果自己因为同情就不开罚单,那以后还怎么执法。
就在小王犹豫的时候,李德山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一个陌生的号码,李德山看了一眼,犹豫要不要接听。
"接吧,可能是重要电话。"小王说道。
李德山颤抖着按下接听键。
"是李德山吗?这里是医院,请你尽快过来一趟!"
"我正在路上,马上就到!"李德山几乎是喊出来的。
挂断电话后,李德山看着小王,眼中的恳求更加强烈。
"警官,求求你了,让我先去医院吧,我保证回头一定来接受处罚!我可以把身份证押在这里!"
小王看着眼前这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内心五味杂陈。作为一个儿子,他能理解老人的焦急心情。如果是自己的父母有急事,他也会焦急万分。可是作为一名执法者,他又不能违背自己的职责。
围观的群众中开始有更多的人为老人说话。
"警官,就让老人先去医院吧!"
"是啊,老人看起来很诚实,不会逃避处罚的!"
"你们看老人急得满头大汗,真的很着急!"
面对这些声音,小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从警两年来,还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通常那些违章者都会找各种借口,但很少有人像眼前这个老人一样,让他感到如此真实的急切和无助。
04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李德山的焦急达到了极点。
他不停地看着手机上的时间,每过一分钟,他的心就提得更高一些。现在的情况越来越紧急,他必须马上赶到医院。作为最重要的人,他现在却不能及时赶到,这让他感到深深的自责和痛苦。
李德山想起了四十多年前和王秀兰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那时候他们都在一家纺织厂工作,王秀兰是车间里最受欢迎的女孩,有很多小伙子追求她。但不知道为什么,她却选择了相貌平平、性格内向的李德山。
"你为什么选择我?"李德山曾经这样问过王秀兰。
"因为你是个好人,跟你在一起我觉得很踏实。"王秀兰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四十多年过去了,王秀兰的话得到了印证。李德山确实是个好人,他从来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赌博,把所有的工资都交给王秀兰管理。他们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小日子过得很温馨。
后来因为身体原因,王秀兰一直没有怀孕。两人到医院检查过,医生说是先天性的问题,治愈的希望很小。虽然很遗憾没有孩子,但两人并没有因此而分开,反而更加珍惜彼此。
退休以后,李德山的退休金不高,家里的开支却不小。为了减轻经济压力,李德山开始了捡废品的生活。虽然累一些,但能够补贴家用,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王秀兰经常劝他不要那么辛苦,说家里的钱够用就行,不要为了多赚点钱把身体累坏了。但李德山总是说,趁着现在还能动,多赚一点是一点,将来年纪大了就干不动了。
现在,王秀兰在医院里,李德山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飞到她身边。四十多年的感情,让他们已经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小王看着眼前这个老人,内心的矛盾越来越强烈。他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也是这样相依为命的一对老人。爷爷去世的时候,奶奶哭得昏天暗地,后来没过多久也跟着走了。家里的老人说,这叫"老伴老伴,老来做伴"。
小王的内心开始动摇。也许,严格执法很重要,但有时候人情更重要。法律是冰冷的,但人心是温暖的。作为一名执法者,他应该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人性的温度。
就在小王内心纠结的时候,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又变了一次。绿灯亮起,等候的车辆开始缓缓前行。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执法现场,没有人催促,也没有人按喇叭。
李德山看着远方医院的方向,眼中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他不是一个爱哭的人,这些年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是咬牙坚持。但现在,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面对自己的无能为力,他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
"警官,求求你,我真的..."李德山的声音已经完全变了调。
围观的群众中有人开始抹眼泪,被老人的真情所感动。也有人拿出手机拍摄,准备把这个场面传播到网络上。
小王的手停在半空中,笔尖就停在罚单上,但他迟迟不能落笔。作为一名执法者,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但作为一个人,他又不忍心在这个时候给一个焦急的老人雪上加霜。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李大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眼中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他望着年轻的交警,颤抖着说出了一句话,这句话让现场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让这个炎热的午后瞬间凝固...
围观的群众停止了议论,车辆的鸣笛声似乎也消失了,整个世界在这一刻都安静了下来。
年轻的交警小王手中的笔彻底停住了,他的眼睛瞪得滚圆,嘴巴微微张开,整个人如遭雷击般呆立在原地,脸上的表情从严肃变成了震惊,继而是深深的动容...
05
"警官,我老伴她...她是一名退休的小学老师,教了三十八年书,教过的学生有几千个。前年她查出了心脏病,医生说随时都有危险。今天上午她在家里突然昏倒了,邻居发现后送到医院。医生刚才打电话说,她的情况很不好,可能...可能这次就..."
李德山的声音越来越哽咽,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她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她教过的学生们都过得好。前段时间还有学生来看她,她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警官,她是个好人,一辈子都在帮助别人,从来没有做过一件坏事。如果这次她真的..."
李德山再也说不下去了,双手捂着脸,肩膀颤抖着。
小王听到这句话,整个人愣住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小学老师,那个总是穿着朴素的蓝色上衣,对每个学生都充满耐心的女老师。老师生病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哭了,大家凑钱给老师买营养品,写卡片祝她早日康复。
"她...她叫什么名字?"小王的声音也开始颤抖。
"王秀兰,原来在建设路小学教书。"李德山抬起头,眼中满含泪水。
小王的心跳突然加速了。建设路小学,那不就是自己的母校吗?王秀兰老师,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那是他二年级的班主任,一个温柔善良的女老师,总是像妈妈一样关心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
"王老师..."小王喃喃自语,"她是我的小学老师!"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现场所有人都震惊了。围观的群众中也有人认出了这个名字。
"王秀兰老师?我也是她的学生!"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激动地说道。
"我也是!王老师人特别好!"另一个中年男子也说道。
很快,越来越多的人认出了王秀兰这个名字。她在建设路小学教了三十八年书,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其中很多人现在都在这个城市工作生活。
小王的记忆瞬间被拉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时候他刚上二年级,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经常在课堂上捣乱,不好好写作业。王老师从来没有打骂过他,总是耐心地教导他,鼓励他。
有一次小王因为家里困难,没钱买学习用品,王老师悄悄给他买了新的文具盒和铅笔,还告诉他这是"好学生奖励",不要告诉别人。那个文具盒小王一直用到小学毕业,现在还保存在家里。
还有一次小王生病了,王老师特意到他家里看望,给他补习落下的功课。那时候王老师已经四十多岁了,但她骑着自行车,不辞辛苦地跑了好几里路。
"王老师现在怎么样了?"小王急切地问道。
"医生说情况很危险,让我赶紧过去。"李德山的声音充满了绝望。
小王的内心被强烈地震撼了。眼前这个朴实的老人,竟然是自己最敬爱的王老师的丈夫!王老师曾经给了他那么多关爱和帮助,现在她遇到了危险,自己怎么能袖手旁观?
不仅仅是小王,现场的其他人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大家纷纷回忆起王老师的种种好处,有人眼中也开始泛起泪花。
"王老师真的是个好人,她教书的时候特别负责。"
"是啊,她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我记得她经常自己掏钱给困难学生买学习用品。"
"她退休的时候,好多学生都去送她,大家都舍不得。"
听着大家的话,李德山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他知道老伴是个好老师,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她的学生们还记得她,还这样感激她。
小王看着手中的罚单,再看看眼前这个焦急的老人,内心的天平彻底倾斜了。王老师曾经给了他知识,给了他关爱,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没有王老师的教育,就没有今天的他。现在王老师遇到了困难,他怎么能不帮忙?
"大爷,您快去医院吧!"小王突然说道,"罚单的事情以后再说!"
李德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刚才还严厉执法的交警,怎么突然改变了态度?
"真的吗?"李德山激动地问道。
"真的!王老师是我的恩师,现在她有危险,我怎么能拦着您去看她?快去吧,注意安全!"小王把罚单撕掉,把身份证还给了李德山。
围观的群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家都被这个温暖的场面感动了。
06
小王不仅撕掉了罚单,还主动帮助李德山规划最快的路线。
"大爷,您从这里往前走,到第二个路口右转,然后直行就到医院了。这样走最近,大概十分钟就能到。"小王指着前方的道路说道。
"谢谢,谢谢你!"李德山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不用谢,王老师是我们大家的老师,这是我应该做的。"小王真诚地说道。
就在李德山准备离开的时候,围观的群众中走出了几个人。
"大爷,我们也去医院看看王老师吧!"那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说道,"我们都是她的学生。"
"对,我们一起去!"其他几个人也纷纷响应。
李德山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王老师的学生们还这么关心她。
"那太好了,王老师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李德山哽咽着说道。
小王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他想起了王老师经常说的话:"做人要善良,要互相帮助。"现在这句话正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大爷,我现在还在执勤,不能离开岗位。等我下班了,也去医院看看王老师。"小王说道。
"好,好,王老师知道了一定会很开心的!"李德山连连点头。
就在这时,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穿着一身西装,看起来像是个成功的商人。
"我是王老师三年级时的学生,我姓陈。"这个男人自我介绍道,"王老师的医药费我来承担,您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李德山惊讶地看着这个陈先生。他记得王老师提到过,她有个学生后来做生意很成功,经常回来看她。
"这...这怎么好意思?"李德山有些不知所措。
"王老师当年对我的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陈先生真诚地说道,"我小时候家里很困难,是王老师一直在帮助我,鼓励我好好读书。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现在她需要帮助,我义不容辞。"
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温暖,大家都被这种师生情深深感动了。有人开始拿出手机,要为王老师的医药费捐款。
"我也捐一点!"
"算我一份!"
"王老师教过我儿子,我们全家都感激她!"
小王看着眼前的场面,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这就是一个好老师的影响力,即使退休了这么多年,她的学生们依然记得她的恩情,愿意为她付出。
"大家的心意我代表王老师收下了,但是钱就不用了。"李德山激动地说道,"有这么多人关心她,我相信她一定会好起来的!"
小王主动维持现场秩序,让李德山和几个要去医院的人先离开。他还特意叮嘱李德山,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再闯红灯了。
07
李德山赶到医院的时候,王秀兰已经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医院走廊里聚集了不少人,除了几个邻居,还有刚才从路口赶来的王老师的学生们。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医生的消息。
"李师傅,您终于来了!"邻居张大妈迎了上来,"秀兰姐是在家里突然晕倒的,我们发现的时候她已经没有意识了。"
"医生怎么说?"李德山急切地问道。
"医生说是急性心肌梗塞,现在正在抢救。"张大妈的眼中也含着泪水,"医生说情况很危险,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
听到这个消息,李德山只觉得天旋地转,差点站不稳。跟随而来的几个学生赶紧扶住了他。
"大爷,您要坚强,王老师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没事的!"那个女学生安慰道。
就在这时,重症监护室的门开了,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走了出来。李德山立刻迎了上去。
"医生,我老伴怎么样了?"
"您是病人的家属吧?"医生摘下口罩,脸上的表情有些凝重,"病人的情况已经稳定了,但还需要继续观察。这次的心肌梗塞比较严重,幸亏送来得及时。"
听到"稳定"这两个字,李德山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眼泪再次流了下来。
"谢谢医生,谢谢医生!"李德山激动地握着医生的手。
"病人现在还在昏迷中,但生命体征已经平稳。按照常规,家属是不能进入重症监护室的,但考虑到病人的年龄和情况,我们可以安排您进去看看,但时间不能太长。"医生说道。
李德山怎么也没想到,医院会破例让他进去看望老伴。他知道这是医生的特殊关照,心中满怀感激。
在医生的带领下,李德山换上了无菌服,戴上口罩,小心翼翼地走进了重症监护室。
王秀兰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身上连着各种监护设备。看到老伴憔悴的样子,李德山心如刀绞。
"秀兰,你要坚强,一定要挺过去。"李德山轻声说道,伸手轻抚着王秀兰的手,"外面有很多你的学生在等着你醒来呢。他们都很关心你,都想见见你。"
也许是听到了李德山的声音,王秀兰的眼皮微微动了一下。
"医生,她是不是要醒了?"李德山激动地问道。
"这是好兆象,说明病人的意识正在恢复。"医生查看了一下监护仪器,"各项指标都在好转,看来病人的求生意志很强。"
李德山在床边待了十分钟,直到医生提醒时间到了,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走出重症监护室,他看到走廊里又多了几个人,都是王老师的学生。
"李师傅,王老师怎么样了?"大家围上来关切地问道。
"医生说情况稳定了,应该没有生命危险了。"李德山如实汇报道。
听到这个好消息,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那个陈先生走上前来,递给李德山一张名片。
"李师傅,这是我的名片。王老师的医药费您不用担心,我已经和医院财务科说好了,所有费用都由我来承担。"陈先生说道,"您和王老师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就像父母一样。父母有困难,做子女的当然要帮忙。"
李德山接过名片,上面写着"陈志强,某某贸易公司总经理"。他想起来了,王老师确实提到过这个学生,说他小时候很聪明,但家里条件不好,后来通过努力读书改变了命运。
08
三天后,王秀兰终于醒了过来。
当她睁开眼睛,看到李德山坐在床边的时候,脸上露出了虚弱但幸福的笑容。
"老头子,你怎么在这里?"王秀兰的声音很轻,但精神状态明显好多了。
"你昏倒了,在医院住了三天。"李德山握着她的手,眼中含着激动的泪水,"医生说你挺过了危险期,以后只要好好调养就行了。"
"我记得在家里突然胸闷,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王秀兰努力回忆着,"是你送我来医院的吗?"
"是邻居发现的,我当时在外面捡废品。"李德山把事情的经过简单地说了一遍,但没有提到闯红灯和罚款的事情,"对了,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什么好消息?"
"你的学生们都来看你了,就在外面等着呢。"李德山笑着说道,"他们一听说你生病了,都放下手头的工作赶过来了。"
王秀兰听到这个消息,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真的吗?都有谁来了?"
"有陈志强,还有李小芳,张伟,刘明...好多人呢。"李德山一个个地报着名字,"他们说要等你醒了再进来看你。"
"孩子们都长大了,还记得我这个老师。"王秀兰的眼中涌出了幸福的泪水,"让他们进来吧,我想见见他们。"
在医生的允许下,学生们分批进入病房看望王老师。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学生们都已经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但在王老师面前,他们又变回了当年那些天真的孩子。
"王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小芳啊!"那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激动地说道。
"小芳,当然记得!"王秀兰仔细看了看她,"你现在变化真大,都这么漂亮了!"
"王老师,我是志强,您还认得我吗?"陈志强走到床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志强!"王秀兰激动地想要坐起来,"你怎么来了?不是说在外地做生意吗?"
"听说您生病了,我立刻就赶回来了。"陈志强眼中含着泪水,"王老师,没有您当年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您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好孩子,都是好孩子!"王秀兰看着围在床边的学生们,心中涌起无限的温暖和欣慰。
这些孩子们,有的成了老师,有的做了医生,有的开了公司,有的当了公务员,虽然职业不同,但都是社会的有用之才。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学生成才更让人高兴的呢?
小王也在下班后赶到了医院。当他穿着便装走进病房的时候,王秀兰愣了一下。
"您是..."
"王老师,我是小王,王涛。您二年级时的学生。"小王有些紧张地说道。
"小王!"王秀兰仔细看了看他,"我想起来了,你小时候可调皮了,总是不好好写作业。现在长这么高了!"
"王老师,您还记得我啊!"小王激动地说道,"我现在是一名交警,就在建设路口执勤。"
"交警?"王秀兰有些惊讶,"那真是个好职业,为人民服务。"
小王向王老师汇报了自己这些年的情况,王老师听得很认真,不时地点头表示赞许。她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也为他们的成长感到欣慰。
在病房里,师生情和夫妻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温暖的画面。大家谈论着过去的回忆,分享着现在的生活,憧憬着未来的美好。
这个故事在当地成了一段佳话,很多人都被师生情的力量所感动。它告诉我们,一个好老师的影响是深远的,一颗善良的种子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并在适当的时候开花结果。同时,它也说明了执法的真谛不仅在于严格按章办事,更在于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体现人性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