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结婚生娃,很多年轻人就纷纷摇头,觉得这事儿挺难搞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单身人口从2022年的两亿多,涨到了2025年的两亿四千万左右。
不少家长都焦头烂额,觉得自己孩子太自我,不愿意担责任。可温铁军教授在今年三月的演讲中,直接回击他,别总把责任推给年轻人,问题的根源其实还是在社会的体系上。
婚姻门槛高筑,婚恋之路难行
现在结婚这事,真是变成了奢侈品。男方得提前准备好礼金,少说也得20万到30万,有的地方还要更多。比如在江西的某些地方,礼金还能超过30万呢,这可是笔不小的开销,得攒好几年才能凑齐。
再算上婚礼的那些事儿,像租车、办酒席、拍照、出去转一圈,一整套下来也得20万到30万。整合起来,结个婚最低也得40万起步。哪家不是拼命攒钱啊?
谈到房子,压力就更大了。在二三线城市,一套房子起码得100万起步,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500万都不一定够。年轻人嘛,只能拼命省钱,把家里攒的钱都掏出来,还得背上几十年的房贷。房价从2010年每平方米9000多涨到2025年的16000多,这涨势简直吓人。房子的压力大到让不少人干脆放弃买房,选择租房过日子。
就业市场的表现也不太理想,到了2025年,青年失业率一度升到18.9%,工作难找,收入也不稳定,这样一来,谈婚论嫁的底气就更不足了。企业效益下降,岗位也在减少,毕业生一波接一波涌出来,竞争激烈得像打仗似的。温铁军教授说得很对,这些成本不是年轻人自己搞高的,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慢慢累积起来的。
女性的就业比例确实有所上升,不过职场歧视还是存在,比如怀孕生子会成为升职的绊脚石,这也让很多人心里打鼓。生活观念也变得不一样了,大家更在意眼前的快乐,比如健身、旅游啥的,花钱大手大脚,结果变成了月光族。
养孩子的花销简直就像一座大山,据2024年的生育报告,我国一个孩子到18岁平均花费68万块,城市里还要更多。奶粉、衣服、补习、大学学费,一项项算下来,普通家庭都快扛不住了。社会得担负起责任,不能只怪年轻人自私,这些拦路石得一点点清除掉。
就业压力山大,稳定生活遥远
这工作啊,真是难得要命。每年毕业季一大堆学生出来,2025年光应届生就得上千万,可企业招聘需求却越发紧缩。营业情况不好,订单也少,工厂门经常关着。青年失业率在7月时就是17.8%,到8月还飙升到18.9%,这个数字,挺吓人的。16到24岁的年轻人中,大约每五个人就有一个没有工作。
25到29岁这个年龄段的失业率是7.2%,虽然比年轻一些的低点,但也不算稳妥。就算找到工作,还得提防裁员,随时可能被裁。有的人收入不稳定,月薪几千块,扣掉房租和生活开销,剩的钱少得可怜。温铁军教授坦率讲,生活都成问题,哪还敢想着结婚、生子和养家糊口。房贷车贷压得人喘不过气,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企业内部竞争激烈,从以前的增量时代转向了存量比拼,无论男女都感受到压力。女性常担心孕产方面的歧视,职场当了妈妈后,平衡工作和家庭让人头大。男方责任重,挣钱养家像一份沉甸甸的担子。近年来,社会变化得很快,女性的就业率不断上升,但配套的支持体系跟不上的情况不少。生活观念也在变,大家都追求高品质生活,活在当下,花钱变得大手大脚。
旅游、健身、社交,这些娱乐活动都得花不少钱,攒不下首付。有些人开始追求极简主义,东西少买,生活过得简单朴素。不过,婚姻的门槛高得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很多人选择单身。养孩子更不用说,平均养育成本高达68万,吓跑不少打算生育的人。从婴儿用品到大学学费,一路上的花销可真不少,压力山大呢。
数据显示,城里有66.7万人,农村虽然少一些,但压力也不小。教育培训班、兴趣课程,家长们得不断掏钱投入。温铁军说,这些不是年轻人懒惰的原因,而是社会体制根深蒂固造成的。
需要认真反思一下,咱们得出台措施,提供就业帮扶,培养技能啥的。到2025年第二季度,失业率还保持在5.0%左右,虽然有所好转,但青年人那个群体还是比较高。政策得多偏点,帮年轻人扎稳脚跟,别让他们处于失业的困境里。
育儿负担沉重,人口未来堪忧
生娃养娃,这成本实在高得吓人。刚出生,吃喝穿用都得讲究质量,得选好的。奶粉、玩具、衣服鞋子,一年下来起码得几万块。上幼儿园,还得报好几个兴趣班,各种音乐、美术啥的。到了中小学,更要花钱,补习班跑了一圈又一圈,家长得亲自接送,真是钱像流水一样花出去。
在大学期间,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大概得20万到30万。算下来,2024年的报告显示,整个花销平均达到68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简直是天文数字。温铁军教授在演讲中指出,这些负担让年轻人望而却步,也不是他们自私,而是现实的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社会方面得多担待点,提供一些补贴或者援助啥的,才能减轻他们的压力。就业形势不稳定,收入也偏低,养娃就更难了。
女性在职场上压力挺大的,生完孩子想升职挺难的;而男士们主要承担家庭的经济重担,赚的钱还不够花。大家的生活观念也变了,更喜欢享受当下,不太愿为将来担忧。单身经济变得火热,一人份的食品销量上涨,超市里各种单人用的商品摆满了货架。独居用品卖得也很火,年轻人都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温铁军说,教育体制让适婚年龄延后,晚育也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本科、硕士、博士的毕业年龄都在逐步推后,导致很多年轻人面临的生育窗口变得更短,大家都不太愿意冒险生孩子。社会结构需要做出调整,降低相关门槛才行。网友们的声音挺多的,大家都觉得问题出在整个社会环境上。媒体也去关注报道,讨论气氛挺热烈的。
到了2025年,单身人口规模将超过大部分国家的总人口,这差不多是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总和。这种趋势会对人口结构带来很大影响,导致老龄化问题加快。从2022年的2.6亿,60岁以上的人口去年已经超过了3亿。出生率一直偏低,未来劳动力缺口会越来越大。我们得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比如提供生育支持、推动住房和就业的联动发展。温铁军的话引发了我们的反思,不要只会指责,要轻行动起来。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结婚的人数是181万对,比去年少了15.9万。离婚的有63万对,比之前多了5.7万。婚姻变得不太稳当,大家在选择时得慎重一些。与此同时,不婚不育的人比例逐步上升,根据报告,近五年来,很多年轻人把这种生活方式当成一种自由。
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是因为经济压力才做出这个决定。社会方面应当有所反应,提供一些保障措施,比如就业培训、住房补贴和生育援助,这些都要逐步落实到位。其实,年轻人选择目前的生活状态,很大程度上也是无奈之举。未来得加把劲,努力实现多方面的平衡和发展。
温铁军教授一句话点醒了大家,问题的核心不在年轻人身上。社会结构得调整一下,降低各种成本,也要给他们一些实实在在的支持。大家有共鸣,讨论也很热烈。得从婚姻、就业、育儿这些方面入手,把环境改善好。单身2.4亿,这其实不是坏事,反而是个信号。社会得听进去,行动也得跟上。年轻人的压力确实挺大的,咱们得帮他们出出劲。
要实现未来人口的健康发展,大家一块儿努力才行。不是指责能搞定的,真正靠的是实打实的政策支持。温铁军说的那些话,值得我们仔细琢磨。社会的进步需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年轻人不是自私的,他们是时代的产物。大家得携手共进,共同创造更好的条件。
结婚生娃,不应该变成负担,而要顺其自然地选择。把问题解决得妥妥当当,人口结构就稳稳了,社会也会更和谐。温铁军说得挺在理,关键还是结构的问题。得从根源上疗,不能只治表面。网友们讲的都挺实在的,这关系到大家的责任。未来就看大家怎么行动,大家都盼着看到些改善的迹象。